明朝时期,辽东镇的战略地位,在九边中独一无二。
创始人
2025-11-12 04:32:24
0

明朝时期,辽东镇的战略地位,在九边中独一无二。 它不仅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最东端起点,更是九镇中唯一兼负边防与海防重任的“海陆双防”重镇。特别是在明朝末年,因为后金(清朝)的崛起,明朝在辽东地区投入了精兵猛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明末辽东五大统帅。

一、李成梁

李成梁有大将才,在整个明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间,率领辽东铁骑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但是,李成梁也是饱受争议的,他位望益隆,奢侈无度,甚至虚报战功,为言官所劾。万历十九年(1591年)罢官。其后十年间,辽东边备益弛。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复职,年已76岁。李成梁卒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90岁,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李成梁晚年与努尔哈赤往来甚密,于边事又常有敷衍之举。只要努尔哈赤表示忠心,即“保奏给官”,甚至“弃地以饵之”。所以建州势力能够在辽东的崛起,与李成梁的包庇不无关系。

二、熊廷弼

熊廷弼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后金击溃,熊廷弼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执掌辽东后,熊廷弼斩逃将,造军器,修城堡,派兵扼守各要塞,互为应援,召集流民,安定人心,守备大固,使后金军不敢轻进。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明熹宗即位后,熊廷弼因不进兵而为言官所劾,请求辞职,获得批准。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攻破沈阳、辽阳,熊廷弼再次临危受命,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仍任辽东经略,提出“三方布置”之策,但与主战的辽东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今辽宁北镇)失守。

因为战役的失利,熊廷弼随之下狱,又遭人陷害,于天启五年(1625年)被下令斩杀,享年五十七岁。崇祯皇帝即位后,熊廷弼获昭雪,谥号襄愍。

三、孙承宗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孙承宗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天启二年(1622年),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督师山海关外。孙承宗在关外四年,前后收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

不过,对于明朝末年的辽东统帅,不管之前立下多少功劳,一旦战败都会失去所有。天启五年(1625年),因柳河之役失败,孙承宗受魏忠贤排挤而求归。崇祯四年(1631年)年冬,明军在大凌河之战中失败后,孙承宗因主张修大凌河城“召衅辱国丧师”而免官闲住。崇祯十一年(1638年),孙承宗率家人守高阳城抗清,城破被俘,自缢而死。因为孙承宗宁死不降的气节,他后来被追赠太师,谥文忠(清谥忠定)。

四、袁崇焕

和以上几位比起来,袁崇焕的争议更大。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进京参加大计之际请缨出山海关,并于天启六年(1626年)在宁远阻挡后金汗努尔哈赤的攻势,取得宁远大捷,因功擢为辽东巡抚。天启七年(1627年)取得宁锦大捷,不久即因同后金议和等行为受到非议而辞职。

袁崇焕复出后,誓言“五年复辽”,并处死了东江总兵毛文龙。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汗皇太极大举入塞,绕过袁崇焕在蓟州的防线,直逼北京城下,是为己巳之变。袁崇焕在北京广渠门、左安门击退后金军,随后被崇祯帝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崇祯皇帝以谋反大逆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因此,和熊廷弼一样,袁崇焕也是被朝廷处死的,只是他的下场更加凄惨。

五、洪承畴

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崇祯十四年(1641年)统兵十三万出山海关,救援锦州,在松锦之战中为清军所败。次年被俘于松山,遂降清。对此,在笔者看来,伴随着洪承畴的投降,明朝的辽东局面已经彻底无法挽回了。

顺治十年(1653年),洪承畴作为明朝旧将,奉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权。顺治十五年(1658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次年,以目疾请解任回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致仕,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康熙帝追赠他为少师,赐谥号“文襄”。因为归降清朝的行为,洪承畴在历史上的评价是比较负面的

明朝时期,辽东镇的战略地位,在九边中独一无二。 它不仅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最东端起点,更是九镇中唯一兼负边防与海防重任的“海陆双防”重镇。特别是在明朝末年,因为后金(清朝)的崛起,明朝在辽东地区投入了精兵猛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明末辽东五大统帅。

一、李成梁

李成梁有大将才,在整个明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间,率领辽东铁骑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但是,李成梁也是饱受争议的,他位望益隆,奢侈无度,甚至虚报战功,为言官所劾。万历十九年(1591年)罢官。其后十年间,辽东边备益弛。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复职,年已76岁。李成梁卒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90岁,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李成梁晚年与努尔哈赤往来甚密,于边事又常有敷衍之举。只要努尔哈赤表示忠心,即“保奏给官”,甚至“弃地以饵之”。所以建州势力能够在辽东的崛起,与李成梁的包庇不无关系。

二、熊廷弼

熊廷弼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后金击溃,熊廷弼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执掌辽东后,熊廷弼斩逃将,造军器,修城堡,派兵扼守各要塞,互为应援,召集流民,安定人心,守备大固,使后金军不敢轻进。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明熹宗即位后,熊廷弼因不进兵而为言官所劾,请求辞职,获得批准。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攻破沈阳、辽阳,熊廷弼再次临危受命,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仍任辽东经略,提出“三方布置”之策,但与主战的辽东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今辽宁北镇)失守。

因为战役的失利,熊廷弼随之下狱,又遭人陷害,于天启五年(1625年)被下令斩杀,享年五十七岁。崇祯皇帝即位后,熊廷弼获昭雪,谥号襄愍。

三、孙承宗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孙承宗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天启二年(1622年),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督师山海关外。孙承宗在关外四年,前后收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

信息来源:https://www.zhiHU.COm/pin/1971640439842017310

https://www.zhiHU.COm/pin/1971639339025949590

https://www.zhiHU.COm/pin/1971641685814548057

不过,对于明朝末年的辽东统帅,不管之前立下多少功劳,一旦战败都会失去所有。天启五年(1625年),因柳河之役失败,孙承宗受魏忠贤排挤而求归。崇祯四年(1631年)年冬,明军在大凌河之战中失败后,孙承宗因主张修大凌河城“召衅辱国丧师”而免官闲住。崇祯十一年(1638年),孙承宗率家人守高阳城抗清,城破被俘,自缢而死。因为孙承宗宁死不降的气节,他后来被追赠太师,谥文忠(清谥忠定)。

四、袁崇焕

和以上几位比起来,袁崇焕的争议更大。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进京参加大计之际请缨出山海关,并于天启六年(1626年)在宁远阻挡后金汗努尔哈赤的攻势,取得宁远大捷,因功擢为辽东巡抚。天启七年(1627年)取得宁锦大捷,不久即因同后金议和等行为受到非议而辞职。

袁崇焕复出后,誓言“五年复辽”,并处死了东江总兵毛文龙。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汗皇太极大举入塞,绕过袁崇焕在蓟州的防线,直逼北京城下,是为己巳之变。袁崇焕在北京广渠门、左安门击退后金军,随后被崇祯帝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崇祯皇帝以谋反大逆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因此,和熊廷弼一样,袁崇焕也是被朝廷处死的,只是他的下场更加凄惨。

五、洪承畴

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崇祯十四年(1641年)统兵十三万出山海关,救援锦州,在松锦之战中为清军所败。次年被俘于松山,遂降清。对此,在笔者看来,伴随着洪承畴的投降,明朝的辽东局面已经彻底无法挽回了。

顺治十年(1653年),洪承畴作为明朝旧将,奉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权。顺治十五年(1658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次年,以目疾请解任回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致仕,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康熙帝追赠他为少师,赐谥号“文襄”。因为归降清朝的行为,洪承畴在历史上的评价是比较负面的

明朝时期,辽东镇的战略地位,在九边中独一无二。 它不仅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最东端起点,更是九镇中唯一兼负边防与海防重任的“海陆双防”重镇。特别是在明朝末年,因为后金(清朝)的崛起,明朝在辽东地区投入了精兵猛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明末辽东五大统帅。

一、李成梁

李成梁有大将才,在整个明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间,率领辽东铁骑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但是,李成梁也是饱受争议的,他位望益隆,奢侈无度,甚至虚报战功,为言官所劾。万历十九年(1591年)罢官。其后十年间,辽东边备益弛。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复职,年已76岁。李成梁卒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90岁,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李成梁晚年与努尔哈赤往来甚密,于边事又常有敷衍之举。只要努尔哈赤表示忠心,即“保奏给官”,甚至“弃地以饵之”。所以建州势力能够在辽东的崛起,与李成梁的包庇不无关系。

二、熊廷弼

熊廷弼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后金击溃,熊廷弼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执掌辽东后,熊廷弼斩逃将,造军器,修城堡,派兵扼守各要塞,互为应援,召集流民,安定人心,守备大固,使后金军不敢轻进。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明熹宗即位后,熊廷弼因不进兵而为言官所劾,请求辞职,获得批准。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攻破沈阳、辽阳,熊廷弼再次临危受命,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仍任辽东经略,提出“三方布置”之策,但与主战的辽东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今辽宁北镇)失守。

因为战役的失利,熊廷弼随之下狱,又遭人陷害,于天启五年(1625年)被下令斩杀,享年五十七岁。崇祯皇帝即位后,熊廷弼获昭雪,谥号襄愍。

三、孙承宗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孙承宗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天启二年(1622年),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督师山海关外。孙承宗在关外四年,前后收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

不过,对于明朝末年的辽东统帅,不管之前立下多少功劳,一旦战败都会失去所有。天启五年(1625年),因柳河之役失败,孙承宗受魏忠贤排挤而求归。崇祯四年(1631年)年冬,明军在大凌河之战中失败后,孙承宗因主张修大凌河城“召衅辱国丧师”而免官闲住。崇祯十一年(1638年),孙承宗率家人守高阳城抗清,城破被俘,自缢而死。因为孙承宗宁死不降的气节,他后来被追赠太师,谥文忠(清谥忠定)。

四、袁崇焕

和以上几位比起来,袁崇焕的争议更大。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进京参加大计之际请缨出山海关,并于天启六年(1626年)在宁远阻挡后金汗努尔哈赤的攻势,取得宁远大捷,因功擢为辽东巡抚。天启七年(1627年)取得宁锦大捷,不久即因同后金议和等行为受到非议而辞职。

袁崇焕复出后,誓言“五年复辽”,并处死了东江总兵毛文龙。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汗皇太极大举入塞,绕过袁崇焕在蓟州的防线,直逼北京城下,是为己巳之变。袁崇焕在北京广渠门、左安门击退后金军,随后被崇祯帝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崇祯皇帝以谋反大逆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因此,和熊廷弼一样,袁崇焕也是被朝廷处死的,只是他的下场更加凄惨。

五、洪承畴

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崇祯十四年(1641年)统兵十三万出山海关,救援锦州,在松锦之战中为清军所败。次年被俘于松山,遂降清。对此,在笔者看来,伴随着洪承畴的投降,明朝的辽东局面已经彻底无法挽回了。

顺治十年(1653年),洪承畴作为明朝旧将,奉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权。顺治十五年(1658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次年,以目疾请解任回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致仕,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康熙帝追赠他为少师,赐谥号“文襄”。因为归降清朝的行为,洪承畴在历史上的评价是比较负面的

明朝时期,辽东镇的战略地位,在九边中独一无二。 它不仅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最东端起点,更是九镇中唯一兼负边防与海防重任的“海陆双防”重镇。特别是在明朝末年,因为后金(清朝)的崛起,明朝在辽东地区投入了精兵猛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明末辽东五大统帅。

一、李成梁

李成梁有大将才,在整个明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间,率领辽东铁骑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但是,李成梁也是饱受争议的,他位望益隆,奢侈无度,甚至虚报战功,为言官所劾。万历十九年(1591年)罢官。其后十年间,辽东边备益弛。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复职,年已76岁。李成梁卒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90岁,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李成梁晚年与努尔哈赤往来甚密,于边事又常有敷衍之举。只要努尔哈赤表示忠心,即“保奏给官”,甚至“弃地以饵之”。所以建州势力能够在辽东的崛起,与李成梁的包庇不无关系。

二、熊廷弼

熊廷弼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后金击溃,熊廷弼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执掌辽东后,熊廷弼斩逃将,造军器,修城堡,派兵扼守各要塞,互为应援,召集流民,安定人心,守备大固,使后金军不敢轻进。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明熹宗即位后,熊廷弼因不进兵而为言官所劾,请求辞职,获得批准。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攻破沈阳、辽阳,熊廷弼再次临危受命,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仍任辽东经略,提出“三方布置”之策,但与主战的辽东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今辽宁北镇)失守。

因为战役的失利,熊廷弼随之下狱,又遭人陷害,于天启五年(1625年)被下令斩杀,享年五十七岁。崇祯皇帝即位后,熊廷弼获昭雪,谥号襄愍。

三、孙承宗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孙承宗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天启二年(1622年),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督师山海关外。孙承宗在关外四年,前后收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

不过,对于明朝末年的辽东统帅,不管之前立下多少功劳,一旦战败都会失去所有。天启五年(1625年),因柳河之役失败,孙承宗受魏忠贤排挤而求归。崇祯四年(1631年)年冬,明军在大凌河之战中失败后,孙承宗因主张修大凌河城“召衅辱国丧师”而免官闲住。崇祯十一年(1638年),孙承宗率家人守高阳城抗清,城破被俘,自缢而死。因为孙承宗宁死不降的气节,他后来被追赠太师,谥文忠(清谥忠定)。

四、袁崇焕

和以上几位比起来,袁崇焕的争议更大。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进京参加大计之际请缨出山海关,并于天启六年(1626年)在宁远阻挡后金汗努尔哈赤的攻势,取得宁远大捷,因功擢为辽东巡抚。天启七年(1627年)取得宁锦大捷,不久即因同后金议和等行为受到非议而辞职。

袁崇焕复出后,誓言“五年复辽”,并处死了东江总兵毛文龙。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汗皇太极大举入塞,绕过袁崇焕在蓟州的防线,直逼北京城下,是为己巳之变。袁崇焕在北京广渠门、左安门击退后金军,随后被崇祯帝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崇祯皇帝以谋反大逆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因此,和熊廷弼一样,袁崇焕也是被朝廷处死的,只是他的下场更加凄惨。

五、洪承畴

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崇祯十四年(1641年)统兵十三万出山海关,救援锦州,在松锦之战中为清军所败。次年被俘于松山,遂降清。对此,在笔者看来,伴随着洪承畴的投降,明朝的辽东局面已经彻底无法挽回了。

顺治十年(1653年),洪承畴作为明朝旧将,奉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权。顺治十五年(1658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次年,以目疾请解任回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致仕,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康熙帝追赠他为少师,赐谥号“文襄”。因为归降清朝的行为,洪承畴在历史上的评价是比较负面的

明朝时期,辽东镇的战略地位,在九边中独一无二。 它不仅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最东端起点,更是九镇中唯一兼负边防与海防重任的“海陆双防”重镇。特别是在明朝末年,因为后金(清朝)的崛起,明朝在辽东地区投入了精兵猛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明末辽东五大统帅。

一、李成梁

李成梁有大将才,在整个明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间,率领辽东铁骑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但是,李成梁也是饱受争议的,他位望益隆,奢侈无度,甚至虚报战功,为言官所劾。万历十九年(1591年)罢官。其后十年间,辽东边备益弛。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复职,年已76岁。李成梁卒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90岁,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李成梁晚年与努尔哈赤往来甚密,于边事又常有敷衍之举。只要努尔哈赤表示忠心,即“保奏给官”,甚至“弃地以饵之”。所以建州势力能够在辽东的崛起,与李成梁的包庇不无关系。

二、熊廷弼

熊廷弼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后金击溃,熊廷弼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执掌辽东后,熊廷弼斩逃将,造军器,修城堡,派兵扼守各要塞,互为应援,召集流民,安定人心,守备大固,使后金军不敢轻进。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明熹宗即位后,熊廷弼因不进兵而为言官所劾,请求辞职,获得批准。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攻破沈阳、辽阳,熊廷弼再次临危受命,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仍任辽东经略,提出“三方布置”之策,但与主战的辽东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今辽宁北镇)失守。

因为战役的失利,熊廷弼随之下狱,又遭人陷害,于天启五年(1625年)被下令斩杀,享年五十七岁。崇祯皇帝即位后,熊廷弼获昭雪,谥号襄愍。

三、孙承宗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孙承宗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天启二年(1622年),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督师山海关外。孙承宗在关外四年,前后收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

不过,对于明朝末年的辽东统帅,不管之前立下多少功劳,一旦战败都会失去所有。天启五年(1625年),因柳河之役失败,孙承宗受魏忠贤排挤而求归。崇祯四年(1631年)年冬,明军在大凌河之战中失败后,孙承宗因主张修大凌河城“召衅辱国丧师”而免官闲住。崇祯十一年(1638年),孙承宗率家人守高阳城抗清,城破被俘,自缢而死。因为孙承宗宁死不降的气节,他后来被追赠太师,谥文忠(清谥忠定)。

四、袁崇焕

和以上几位比起来,袁崇焕的争议更大。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进京参加大计之际请缨出山海关,并于天启六年(1626年)在宁远阻挡后金汗努尔哈赤的攻势,取得宁远大捷,因功擢为辽东巡抚。天启七年(1627年)取得宁锦大捷,不久即因同后金议和等行为受到非议而辞职。

袁崇焕复出后,誓言“五年复辽”,并处死了东江总兵毛文龙。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汗皇太极大举入塞,绕过袁崇焕在蓟州的防线,直逼北京城下,是为己巳之变。袁崇焕在北京广渠门、左安门击退后金军,随后被崇祯帝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崇祯皇帝以谋反大逆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因此,和熊廷弼一样,袁崇焕也是被朝廷处死的,只是他的下场更加凄惨。

五、洪承畴

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崇祯十四年(1641年)统兵十三万出山海关,救援锦州,在松锦之战中为清军所败。次年被俘于松山,遂降清。对此,在笔者看来,伴随着洪承畴的投降,明朝的辽东局面已经彻底无法挽回了。

顺治十年(1653年),洪承畴作为明朝旧将,奉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权。顺治十五年(1658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次年,以目疾请解任回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致仕,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康熙帝追赠他为少师,赐谥号“文襄”。因为归降清朝的行为,洪承畴在历史上的评价是比较负面的

相关内容

原创 ...
F1 2025赛季的圣保罗大奖赛在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0日落...
2025-11-11 18:19:03
全运会赛艇女子双人双桨上海...
工人日报客户端广州11月11日电(记者窦菲涛 刘兵)今天上午,十五...
2025-11-11 18:18:10
2025年“福满榕城 奋勇...
        
2025-11-11 18:15:32
有趣的一天|东莞露营记:把...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总在追赶时间,却忘了 “享受当下” 才是生活...
2025-11-11 18:03:50
河南新乡取消医保门诊支付限...
为进一步方便参保群众就医购药,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正确理...
2025-11-11 18:03:48
当璞隐遇见大同 | 淡季入...
大同文旅这几年特别火,在旅游旺季酒店生意好一点都不稀奇,但大同古城...
2025-11-11 18:03:20
中超如果跨年的话 可以参考...
中超如果跨年的话 可以参考一下加拿大联赛
2025-11-11 18:02:55
原创 ...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
2025-11-11 18:02:21

热门资讯

原创 算... “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 这句话是康熙帝对范文程的评价,意味着他的智慧和谋略可以与百万大军相...
原创 国... 在三年的解放战争期间,许多曾经得到蒋中正亲自信任的大将,纷纷落入了我军的手中。这些俘虏中,既有一些默...
原创 甘... 1958年,在甘肃天水秦安地区的大地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仰韶文化陶器,遗址的总面积...
原创 非... 清代的读书人,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一旦考中进士,就相当于拿到了通向仕途的“入场券”。然而,能当官和能...
奕敏:近代家谱容貌之变迁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产生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
原创 共... 毛主席曾经对韩练成说过一句话:蒋介石身边有你们这些人,我这个小小的指挥部,不仅能指挥解放军,也能调动...
明朝时期,辽东镇的战略地位,在... 明朝时期,辽东镇的战略地位,在九边中独一无二。 它不仅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最东端起点,更是九镇中唯一兼...
原创 7... 你们听说了吗?最近我们酒店要接待一位非常重要的客人,非洲总统博卡萨要来了!这个消息在1968年10月...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5款三国题... 三国题材的战略游戏,一直以来都是手游市场上的热门品类,它以东汉末年的乱世为背景,为玩家提供了纵横捭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