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的一天,在北京举行辛亥革命胜利70周年庆典大会时,邓颖超在人群中突然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眯了眯眼,再三确认,那正是自己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那人也认出了邓大姐,快步朝她走来。
等他走近时,邓颖超立刻迎上去,紧紧握住他的双手,满心激动地说道:“终于又见到你了,这些年你去了哪里?生活过得怎样?恩来一直惦念着你。”
得知他一直在海外漂泊,生活十分艰难,邓颖超忍不住语气中带着责备:“你怎么不去找周总理呢?”
面对邓颖超的热情,他有些意外,吞吞吐吐地回答:“没想到,周总理一直这么牵挂我。”
那么,这位来人到底是谁?为何能让周恩来如此挂念?这段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此人名叫李默庵,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一期学员。当时,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正是周恩来。
李默庵聪明勤奋,学业出色,曾被赞誉为“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在校园里广为传颂,可见他才华横溢。
他的才能自然吸引了周恩来的注意,周恩来对他十分看好,曾设法促使他加入共产党。
后来,在陈赓的介绍下,李默庵终于加入了共产党,成为黄埔军校第一位党员学生。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中山舰事件”的影响,李默庵的信念动摇,最终脱离共产党,走向了敌对阵营。
尽管政治立场不同,李默庵始终心怀民族大义。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李默庵的部队驻扎在西安。周恩来来访时,李默庵热情接待,并尽力保证周恩来的安全。
在国共合作期间,李默庵积极协助八路军作战,取得多次显著战功。阳明堡机场是日军重要基地,对抗日根据地威胁巨大。一次夜间行动中,李默庵带领小队悄然潜入机场,击毙日军岗哨,成功炸毁24架飞机,行动迅速隐蔽,使敌军措手不及。
因频繁协作,我党对他高度赞赏,李默庵还参与了程潜和陈明仁领导的“和平起义”,周恩来曾盛赞他是“我的好学生”。因此,周恩来一直对他保持深厚的师生情谊。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仍然惦念李默庵,多次派人打听他的下落,却如人间蒸发般无踪影。
没想到,这次大会上,邓颖超竟再次遇见李默庵。她握住他的手久久不放,这便是文章开头的感人一幕。
这些年来,李默庵究竟去了哪里?为何一直不联系周恩来?
原来,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李默庵既没有随行去台湾,也没有留在大陆,而是选择漂泊海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解放战争期间,李默庵曾任第三方面军司令官,身为军人,自然“各为其主”。他指挥十万大军进攻苏中,但对手是粟裕大将,最终战败。他可能因此难以面对周恩来,这或许是他宁愿漂泊海外也不回国的原因之一。
据说,蒋介石多次派人传话,邀请他去台湾,但他断然拒绝,始终把国家大义放在心中,这一点令人敬佩。
当李默庵从邓颖超口中得知,周总理一直惦记着他,甚至临终前仍关心自己时,他感到愧疚,说道:“我对不起周老师。”
邓颖超安慰道:“恩来一直希望你早日回国,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李默庵坚定地点头:“我一定不辜负周老师的期望。”
此后,李默庵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祖国和平统一奔走呼吁,倾尽毕生心血,贡献自己最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