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9月3日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差不多每年到这个时候,全国都会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来纪念这一天的意义。 比如今年的安排就很隆重:白天会举行规模庞大的阅兵,晚间还有大型文艺晚会,场面热闹、阵仗宏大,堪比春节联欢晚会那样的舞台效果和观众期待。 之所以把这一天办得这么隆重,原因很简单——9月3日是“胜利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年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所以格外引人关注与重视。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既漫长又异常艰苦的。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到1945年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时间接近14年。这个过程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伤痛与牺牲。
在那段时间里,中国不仅失去了大片国土,伤亡人数达到数千万,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这一段历史成为我们民族记忆中最痛苦、最屈辱的时期之一。 正因为抗战胜利来之不易,即便过去了80年,我们仍然需要铭记这段历史。只有记住曾经的苦难,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定。 然而令人愤慨的是,作为给中国带来巨大苦难的当事国——日本,对那段历史的态度却有很大的问题。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有些人和势力一直试图美化其过去的侵略行为,对在中国犯下的严重罪行选择性淡化或回避,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反省和愧疚。 更有甚者,在对华态度上,日本国内一些政治力量对中国保持敌意,经常以各种方式挑衅,制造摩擦,给两国关系带来紧张。 拿台海问题来说,日本常常指手画脚,放出“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样的言论,并且有时采取一些具有挑衅性的行动,企图影响局势。 就近一个月发生的事例来看,先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高波号”护卫舰无视相关限制,悄然穿越台湾海峡,这种公开试探底线的行为令人关注。随后,日本在靠近台湾的先岛诸岛推进“避难所项目”,看起来像是在为未来可能介入台海冲突做准备。 一个在历史上对中国造成重大伤害的战败国,如果不吸取教训、不反省历史,反而不断挑衅,这样的做法理应受到谴责,必要时也值得采取强硬回应。 不过具体该怎样应对,这就比较难处理。毕竟现在是和平时期,我们不能像打仗那样用武力随意解决,即使具备这种能力,也并不适合贸然发动军事行动。 相比之下,通过“文斗”——也就是在舆论、法律、外交和历史论证等方面占据道义与事实上的优势——或许是更理性的选择。只有站得住脚、讲得通,反制才更有正当性,也不容易被指责。 在这方面,俄罗斯提出的一些做法可能值得参考。长期以来,因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主权问题与日本存在争议,俄罗斯一直强调日本是二战战败国,应该遵守《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为了促使日本尽早投降并结束二战,中、美、英三国在德国波茨坦发布了最后通牒,即《波茨坦公告》,对战后日本的处置做出了一些具体规定。 在这份公告里,对战后日本的安排有明确描述。比如第八条提到了与《开罗宣言》相关的内容,明确涉及领土归属问题。 这里说的《开罗宣言》是指1943年11月中、美、英在开罗会议后发表的对日声明,主要内容涉及战后领土问题与日本应承担的责任。 很明显,按照《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精神,日本对北方四岛不应享有主权,而台湾的主权则应属于中国。此外,关于琉球是否独立、以及韩国与日本之间的独岛争端等问题,日本在这些主权争议上也站不住脚。这些历史与法律依据,正好可以被用来反驳日本的挑衅。 举例来说,既然台湾主权属于中国,那么台海问题就是中国的内政,日本无权干涉;如果把琉球独立作为一个棋子来提出反制,那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日本若干涉台湾事务,中国也可以在琉球问题上有所动作,让日本面临尴尬。 当然,更具分量的是《波茨坦公告》第七条的内容,其明确的规定带来更强烈的法律与历史依据。 根据这一条,作为二战盟国之一,中国当时在理论上有权在日本驻军。事实上,在日本投降后,盟国曾考虑过像对德国那样对日本进行四国分区占领,由美、苏、中、英四国驻军与管理,东京当时也设有“盟国管制日本委员会”的机制。 但历史上因为中国当时正忙于国内事务、英国重心在欧洲、苏联与美国在太平洋上有角力,最终实际上由美国单方面承担了对日本的占领与控制。 不过从理论和条约文本来看,如今仍有人认为中国在当时的国际安排下保留着某些权利,例如在日本驻军的权利。《波茨坦公告》的第十二条提到的撤军条件,也为这种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显而易见,按这些标准来审视当下的日本,其是否满足撤军的条件值得讨论。无论是与邻国的领土争端,还是日本政府在某些历史问题上未能充分反省,或有时采取的破坏地区和平的行为,都会被拿来作为论据。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波茨坦公告》不仅得到了中、美、英、苏等二战主要胜利国的承认,而且在日本投降时,日本方面也无条件接受了这一安排。这一点在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广播以及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的签字中都有明确体现,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由此可见,若以《波茨坦公告》为依据,中国主张在对日驻军问题上有其历史与法律依据,日本不能随意反对。若日本反对,就等于否认《波茨坦公告》,否认二战的结果,而且也是否认现有的国际秩序。 简单来说,如果二战的后果被轻视,日本仿佛还未真正完成战后义务,那国际社会对它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变化,到时候日本可能变成各方批评的对象,不仅中国和俄罗斯会对其提出强硬要求,甚至连作为其长期靠山的美国,也可能因为维护盟国秩序与国际正义而被迫重新评估对日关系。 美国长期自诩为二战盟军的核心领导者、战后秩序的重要缔造者。如果日本对战后结果持否定态度,美国若选择回避或袖手旁观,也会显得自相矛盾,损害其国际信誉。 总体来看,俄罗斯通过不断要求日本遵守《波茨坦公告》,在对付日本的问题上占据了一张很有力的牌。尤其是“有权驻军日本”这一点,直接触及了日本的敏感神经,使得日本难以轻易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