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6年起,我国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各级党政机关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甚至包括一些重要的军区也没有例外。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是彭德怀的遭遇。在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被罢免了职务,失去了官职,之后他只能居住在北京郊区的吴氏公园。 1965年,彭德怀回到国内并前往西南工作,担任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的第三任副主任。然而,1966年后,他被召回北京,随后遭受了批判和迫害。除了彭德怀,另一个著名人物刘少奇也未能逃过这一劫。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在河南开封遭到迫害致死。在他临终时,周围竟没有一个亲属陪伴。更为严重的是,刘少奇去世后,整整三年时间,他的妻子和儿女才知道这一消息,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局势的极端紧张。
虽然彭德怀和刘少奇的遭遇非常著名,但其实在那个时期,还有很多人受到迫害。其中有一位开国中将,他的死因引起了毛主席的愤怒。这位中将名叫刘培善,他于1912年9月4日出生在湖南,和毛主席同是一个故乡人。 刘培善的家庭和大多数贫困家庭一样,生活非常困难,他从小便跟着父母下地干活,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土地革命开始。那时,年仅15岁的刘培善已经能够看清许多事,正如那句俗话所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深知土地改革对于农民有利,便积极参与其中。最终,刘培善顺利加入了运动,并担任了少先队队长。 在队伍中,刘培善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凭借优秀的表现,他于1929年加入了红军,并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1934年8月,刘培善已经成为团政治委员,负责指挥部队进行游击战,牵制敌军,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突围。在这期间,刘培善指挥了一场重要的战役,取得了显著的胜利,不仅提升了部队的士气,也让他在红军中声名鹊起。 然而,1935年2月,湘赣边区的政治部主任叛变,他破坏了当地的电台,导致刘培善无法与外界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刘培善和他的部队不得不过上了野人般的生活,期间,国民党还不断进行糖衣炮弹的渗透。 不久后,刘培善的上级陈洪时叛变,命令他带领部队撤往白区,但刘培善拒绝了这个命令。陈洪时随后让手下夺走了刘培善的枪,但刘培善眼疾手快,立刻夺回枪支,并坚定地对陈洪时说道:我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我死也不会背叛!看到刘培善如此坚定,陈洪时显得有些软弱,最终放他离开。虽然国民党继续追捕刘培善,企图杀害他,但他总是能够成功逃脱。 到了1938年6月,刘培善带领部队成功攻击了日军,还俘虏了日本华中特务机关的明弦政男,为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此后,刘培善与部队失去了联系,直到陈毅找到他,并指示他执行中央的命令,刘培善才重新回到了军队中。 此时,抗日战争即将结束,刘培善在解放战争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尽管国民党退守台湾,但国内仍然存在土匪窝,刘培善便带队去福建剿匪,维护了当地百姓的安宁。1955年,刘培善被授予中将军衔,按理说他的人生应该是顺利的。然而,到了六七十年代的特殊时期,他依然未能幸免。当时,有人将刘培善过去与中央失联的事拿出来指责,认为他当年与国民党有勾结,背叛了革命,但这一指控显然是错误的。尽管刘培善后来调离了福建,但这些无端的批评始终困扰着他。 1967年7月,刘培善被剥夺了自由。起初,他试图通过医生将一张求救纸条送到南京军区,最终获得了暂时的自由,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他命运的走向。1968年,刘培善前往北京参加会议,再次遭遇了冲击。这一次,刘培善终于崩溃,最终于5月8日自杀身亡。事后,他被贴上了畏罪自杀的标签。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愤怒地批示:不给出路,逼迫自杀。虽然刘培善去世了,但他为新中国所做的贡献永远被铭记。幸运的是,他的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长子刘晓榕在2008年晋升为中将,次子刘胜也在2011年晋升为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