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9月,曾思玉接到上级的命令,调任冀察军区副司令。当时,他刚刚上任不久,便遇到了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甚至政委都相继找他请假离队,每个人的理由都不同,令人摸不着头脑。曾思玉感到非常困惑,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曾思玉此前担任的是晋冀鲁豫军区1纵的副司令。在邯郸战役前,1纵接到命令,要前往东北支援,但由于邯郸战役的进行,北上的时间被迫推迟。战役结束后,杨得志、苏振华等指挥员带领部队北上,最终到达冀热辽。然而,由于当时冀热辽的兵力较少,敌人则集结重兵向锦西、平津等地推进,1纵被命令留下参加承德保卫战。
承德保卫战持续了几个月,期间全面内战爆发。中央军与傅作义的部队开始对晋察冀军区的首府——张家口发起进攻。为了应对敌人的进攻,萧克率领冀热辽军区的一部分部队前往张家口,杨得志的纵队也在其中。与此同时,曾思玉被调离,担任冀察军区的副司令一职,但司令员的职位空缺,政委由刘道生担任,参谋长是肖思明,政治部主任为鲁平。
冀察军区的驻地设在宣化,而曾思玉刚刚到任不久,张家口保卫战便打响了。战役的初期,部队主力在平绥路东段打了三个胜仗,平汉线的大规模攻击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正当平绥和平汉的前线战斗逐渐告捷时,傅作义的部队趁张家口西北方向兵力空虚,从集宁经张北袭占了张家口。最终,按照预定计划,部队不得不放弃了张家口。
随着张家口的失守,冀晋驻地的宣化也被敌军占领。曾思玉和刘道生等人率领军区的司政机关和直属队撤离,转移到平绥路以北的地区。这时,参谋长肖思明和政治部主任鲁平因身体状况不佳,向曾思玉请假,表示希望留在平绥路以南休养。可能是考虑到平绥路以北的条件较差,不利于恢复健康,他们决定暂时留在南方。
然而,更令曾思玉感到困惑的是,作为军区的政治主官,刘道生政委也突然向他请假,表示要去路南的直属队视察。这让曾思玉非常不解。作为军区的主要领导,刘道生为何要向自己请假?但后来,曾思玉才逐渐明白,刘道生并不是要请假,而是实际上离开了军区。当时曾思玉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一直等着刘道生的归来。
至此,军区的工作几乎全都落到了曾思玉身上,而他刚刚上任,对这些工作并不熟悉。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纷纷请假离开,机关因为张家口保卫战而撤退,许多工作无人承担,曾思玉一度不得不面对巨大的压力。至于他是否有过不满的情绪,外界无法得知。
至于刘道生的离开,是他自己主动离开军区,还是上级安排他外调,曾思玉并未得知。根据上级的指示,晋察冀军区所属的热河军区与冀察军区平绥路以北地区的部队进行了合并,成立了冀热察军区。曾思玉担任该军区的司令员,段苏权则被任命为政委。段苏权曾是热河军区的司令员,后因工作调动去了军调部,随着内战全面爆发,他也回到了前线。而新任参谋长为舒行。
在曾思玉的领导下,冀热察军区展开了平绥路以北的反击战,成功收复了赵川镇,并连续奔袭沽源城和崇礼城,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不久之后,上级决定将曾思玉调到晋察冀司令部报到,目的是让1纵部队重新归建,并安排曾思玉作为1纵的副司令。在与聂荣臻总司令见面后,聂老总找曾思玉谈话,希望他能留在华北工作。聂老总显然希望他能加强晋察冀军区的军事领导力量。于是,曾思玉被安排先去4纵担任副司令,以便熟悉部队的情况。
1946年12月底,苏振华率领1纵部队南下归建,而杨得志和曾思玉则继续留在晋察冀。此后,野战军得以组建,杨得志担任司令员,曾思玉则担任纵队司令。在解放华北的过程中,他们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