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和唐朝一直以来常被拿来比较。唐朝在著名的开元盛世时期,全国人口有820万户,而隋朝在开皇之治时期,全国人口却统计为890万户。当这些数据公之于众时,有人甚至怀疑历史教科书在误导他们。
实际上,隋炀帝时期,无论是国库财富还是人力资源,都比后来唐太宗时期要充裕得多。然而,唐太宗以千古明君著称,而隋炀帝的声誉则大相径庭。这些人口统计数字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呢?为什么唐朝能够如此强盛并延续久远?隋朝建立于581年,当年全国人口约为900万户,仅仅八年后,全国统计人口就达到了四千万户。而李渊建立唐朝是在618年,当时人口统计为920万户,到726年,人口才增长到4100万户。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八年内人口增长的速度,在唐朝却用了百余年才能达到同样规模。 八年内增加三千多万显然不太合理,那么隋朝的人口数据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呢?隋朝之前是南北朝时期,当时百姓流离失所,对人口普查配合度低,因此900万户的数字可能只是大致估算。隋朝正式建立后,各地官员对百姓进行了全面调查,甚至对不配合登记的人采取发配边疆等措施,所以八年后,全国人口就统计到四千万。这实际上也是前朝留下的资源基础。人口登记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系到税收。如果少报一人,整个家庭就可以少缴一份税。隋朝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对人口普查进行了严格监督和监察。然而,到了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人口登记又回到900万的状态。相比之下,唐朝经历七代皇帝之后,人口才稳步增长到四千万,这其中的差异令人思考。 杨坚在管理国家时采取的是高压式的调查和征收,而唐太宗李世民的做法则显得更加宽厚和民主。唐朝建国两三年,人口统计就达到一千二百万,而大唐正是依靠这些人口的税收,开启了闻名后世的贞观之治。短短几十年,国库强大的隋朝就灭亡了,而大唐则通过藏富于民,积累国家实力,最终开创了辉煌盛世。这也清楚地体现了藏富于民和搜刮民财之间的巨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