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当汉献帝从长安逃离之后,很多诸侯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唯独曹操将他接回自己的地盘,并以皇帝的待遇来安置。或许有人会好奇,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际上,曹操另有深意。先别急,让我们慢慢分析其中原因。
曹操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他看中了汉献帝的特殊价值。当时的汉献帝不仅仅是名义上的皇帝,他身后还有诸多利益关系,包括不少贵族。虽然天子的实际权力已经远不如从前,但周围依旧聚集了大量有影响力的豪门贵族。如果把皇帝拉到自己身边,就能顺势与这些贵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人可以成为助力,而曹操正是看中了这种潜在作用,因此才决定将汉献帝接回自己的地盘。可能有人会问,那么多诸侯,难道只有曹操看出了这一点吗? 实际上,当时有一定名气的人大多聪明异常,更何况是手握军权的诸侯。他们也都看到了汉献帝身上的价值,因此张济、杨奉、董承、韩暹和段煨等人想尽办法希望将天子及其随从贵族带回洛阳。只有到了洛阳,这些人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张杨和刘表也提供了不少帮助,为汉献帝的动向提供了支持。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产生疑问:汉献帝也是人,他会甘心被这些诸侯利用吗?那些贵族们,又会心甘情愿被控制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毕竟,皇帝在当时有其象征性的权威,而部分贵族和有能力的将领自然不希望被他人掌控。但他们不甘心又能如何呢?他们面临两个致命的问题。 其一,关东地区已有新的首领坐镇,当时要找一块安稳的居住地非常困难,而洛阳又频繁发生战争,环境根本不适合安居。其二,这些贵族内部缺乏团结。虽然他们财富雄厚,但没有自己的军队,而拥有军权的将领往往并非出身贵族阶层,两种身份的差距导致短期内相处可能无碍,但长期来看必然产生矛盾和摩擦。 前面提到曹操迎接汉献帝的过程中,张扬和刘表都提供了一定帮助。然而,张扬的实力不足以让其他将领心服口服,因此他没有实际去迎接天子。至于刘表,他之所以没有迎接汉献帝,是因为他尚未完全控制荆州,对当地贵族缺乏实际掌控能力,难以承担迎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