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朝开始,朝鲜便开始向中国进贡美女。到了明朝,朝鲜得知朱棣成功夺取了皇位,成为了新的皇帝后,便急忙在国内挑选美女,送往北京献给朱棣,以此表示朝鲜的臣服和恭敬。
最终,朝鲜挑选了五位美女,其中一位叫权氏,她因美貌出众且擅长吹箫,被朱棣看中。权氏入宫后,仅用了两年时间,便因深得宠爱而迅速升为贤妃,成为仅次于贵妃的地位。
权贤妃受宠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她的母国朝鲜。因为权贤妃深得朱棣的宠爱,朝鲜朝廷特意给她的父亲赐予了一个官职。虽然权贤妃在朱棣的后宫待的时间并不长,但这段短暂的时间里,朱棣做出了很多表露他宠爱她的举动。他甚至让一位外国妃子管理后宫,亲自品尝权贤妃做的饭菜。对于像朱棣这样疑心重的人,这显然是一种极为特别的信任。
每年,朝鲜使节前来进贡时,朱棣也会单独赏赐权贤妃的家族,并让他们将这些赏赐带回朝鲜。为了表达谢意,朝鲜也进献了十匹红苎布和十匹黑麻布给权贤妃。这些布料从朝鲜送来的路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然而权贤妃却在北征胜利归来的路上突然去世。
权贤妃去世时,年仅19岁,从进宫到去世不过短短两年时间。尽管她死了,朱棣仍深感惋惜,为她追赠了谥号“恭献”,这一待遇在外国嫔妃中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权贤妃死后几年,宫中却传出了一个惊人的谣言。有人说她并不是因病突然去世,而是被与她一同进宫的朝鲜美人吕氏毒死的。传言称,吕美人因嫉妒权贤妃的宠爱而下毒,而毒发的时机正好是在北征途中。
吕美人虽被朱棣封为“吕美人”,但显然并不受宠。于是,许多人便猜测她出于嫉妒之心毒死了权贤妃。最终,吕美人被处死,似乎这一切就此结束。
然而,事情远没有如此简单。当时,朱棣后宫中有两个吕氏,一位是朝鲜进贡的吕美人,另一位则是民间商家的女子吕氏。吕氏并未得到宠爱,便试图靠近同姓的吕美人,希望借此获得晋升。然而,吕美人并未理会她,这让吕氏心生怨恨,于是她制造了权贤妃被吕美人毒死的谣言。
当朱棣发现真相时,愤怒不已,认为自己被宫女欺骗,遂决定严惩吕氏。吕氏因害怕惩罚,最终选择自尽。朱棣失去了发泄怒火的对象,便将吕氏身边的所有宫女都处死了。为了保命,这些宫女开始互相指控,导致无辜的宫女被牵连,最终有三千人被处死。
这场灾难最终导致了三千宫女的死亡。朱棣虽然宣泄了一时的怒气,但他依旧心疼权贤妃,并决定将她与徐皇后合葬。尽管这样,他对权贤妃的纪念依然带有血腥和残忍。
直到今天,历史学者对这一段血腥的历史有不同的解读。事实上,这段历史并非出自《明史》或其他官方史书,而是出自《朝鲜王朝实录》,即朝鲜自己的历史记载。朝鲜并非意图抹黑朱棣,而是想通过这段故事提升权贤妃的形象,以彰显朝鲜贡女能够引发如此大规模的暴力事件,从而彰显朝鲜的威望。
这段历史的记录体现了朝鲜对权贤妃的高度尊重,也反映了朝鲜当时对其国女的荣耀感。正因如此,权贤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地位最高的朝鲜进贡美女,也因此成了朝鲜历史上的一张重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