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1958年春天,上海市公安局长黄赤波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来自山东济南的外调公函。一个叫劳有花的女医生要入党,需要核实她十年前在上海的工作经历。
黄赤波看到这个名字,手指停在了纸上。八年前那桩刺杀陈毅的未破悬案里,就有一个姓劳的女特务,至今下落不明,会是同一个人吗?
一封公函牵出八年悬案
黄赤波立刻让人调出档案。
劳有花,现年35岁,在济南某机械厂医务室工作。入党申请表上写得清清楚楚:1948年到1949年间,她在上海霍山路杜传耀诊所当护士,后来又去了曹家渡纱厂医务所。
调查人员跑到上海一查,诊所早倒闭了,纱厂也合并了,线索断了?黄赤波不这么想。他让人继续找,找当年的老板、老板娘、同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原纱厂的老板娘还活着,住在虹口区一个老弄堂里。她记得那个年轻漂亮的女护士,更记得1949年10月那个夜晚,自己的丈夫在床上猝死,那女护士当时就在旁边。
老板娘说得很直白:"我当时给了她一笔钱,让她走了,我也不想追究什么,人都死了。"
这个细节让调查人员起了疑心,一个普通护士,老板突然死在床上,为什么要给钱打发?这里面的关系,怕是不简单。
黄赤波把所有材料对照1950年刘全德案的卷宗,发现了惊人的吻合。
刘全德当年供述:"劳有花在上海霍山路一带活动,是我的接应人。"公安人员当时赶过去扑了个空,从此再无音讯。
八年了,这个女特务居然跑到济南,混进工厂当医生,还差点入了党。
黄赤波亲自签署逮捕令,1958年9月,济南公安局的警车开到机械厂门口。劳有花正在医务室给工人量血压,看到警察进来,手里的血压计掉在了地上。
"该来的总会来。"她的声音很轻。
一个护士如何成为杀手
劳有花的故事,得从1937年说起。
那年她14岁,父母死在日军的屠刀下,一个地主家的女儿,一夜之间什么都没了。亲戚把她送进南京教会护士学校,战争爆发,学校搬到重庆。
1938年,军统局成立不久,戴笠派人到各个学校物色人选。
劳有花长得漂亮,1米65的个头,瓜子脸,标准的东方美人。更关键的是,她符合军统的三个标准:家庭背景清白、社会关系简单、有仇恨动力。
军统的人找到她,说了一番话:"你父母的仇,光靠哭是报不了的。"
劳有花答应了。
她从护士学校毕业后,直接进了军统特训班。一年时间,学爆破、学枪法、学怎么用药物杀人、学怎么利用美人计获取情报。
戴笠对女特务有一套理论:"党国利益为重,个人贞操为轻。"劳有花被洗脑得很彻底。
抗战期间,她被派到敌占区,具体做了什么,档案里记录得不多,只知道她完成了多次任务,立了功。军统内部给她起了个外号:"王牌美女杀手"。
1946年,戴笠坠机死了,军统改组成保密局,劳有花分到毛人凤手下。那时候国民党已经节节败退,毛人凤开始安排人员潜伏。
1948年底,毛人凤把劳有花叫到办公室。
"有花,现在是党国艰难的时期,你在上海潜伏下来,随时听候命令。"
劳有花的手在发抖,她知道留下来意味着什么,想争取一下:"局座,共党的情报系统已经把我们破坏得差不多了......"
"我当然知道。"毛人凤打断她,"上海是重要城市,你不要多说了,执行命令。"
就这样,劳有花被留下了。
潜伏的日子比想象中难熬
劳有花没按毛人凤的指示去指定地点报到,她太了解军统的套路了,一个据点暴露,整条线都得完蛋。
她决定一个人藏。
1949年初,上海还没解放,劳有花找到霍山路一家私人诊所,老板叫杜传耀。她凭着护士学校学的本事和军统训练出来的社交能力,很快站稳脚跟。同事都喜欢她,老板也很器重她。
5月,上海解放,诊所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杜传耀把她介绍到曹家渡纱厂医务所。
新的麻烦来了。
纱厂老板是个色鬼,劳有花上班第三天就被盯上了。她心里清楚,要在上海活下去,需要一个掩护身份。老板主动送上门,她半推半就地答应了。
成为老板的情人后,劳有花的日子好过了些,工资照拿,还能从老板那儿得些好处。她把自己的新住址用暗语写成纸条,贴在两个广告牌上,那是当初毛人凤教的联络方式。
1949年10月的一个晚上,老板突然心脏病发作,劳有花眼睁睁看着他死在床上,一动不动。她是护士,知道怎么抢救,但她没动,老板死了对她来说,反而是解脱。
老板娘第二天赶来,看到丈夫的尸体,什么都明白了,她没报警,给了劳有花一笔钱:"你走吧。"
劳有花拿着钱,在上海又待了两个月。
1950年2月,她收到一封没有落款的信,用密写药水显影后,是保密局的指令:收集陈毅等人的出行和生活情况。
一个月后,又来了一封密信,这次是毛人凤亲自发的:"即将来客,准备接应,务必配合。"
劳有花开始等,等了半个月,什么都没等到。
直到她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刘全德被捕。配图里那个络腮胡子的男人,就是毛人凤说的"来客"。
劳有花当晚就收拾东西,买了去济南的火车票。
一张表格葬送八年潜伏
济南有劳有花唯一的亲人就只有表妹了。
表妹嫁给了一个解放军军官,在政府部门工作,日子过得不错。劳有花编了个故事,说自己在上海没找到工作,想来投奔。表妹不知道她的过去,很热情地把她安排进工厂医务室。
医务室加她只有两个人,劳有花很快成了主力。她白天看病,晚上学习医护知识,把自己彻底当成了一个普通医生。工人们都叫她劳大夫,说她态度好,医术也不错。
时间久了,劳有花自己都快忘了军统特务这个身份。
1958年,工厂要发展一批党员,劳有花学历高,工作认真,人缘好,被列入考察名单。她心里一动,入了党,就彻底安全了。
党组织找她谈话,让她填登记表,如实写履历和证明人。劳有花咬着笔头想了很久,最后还是照实写了,1948年到1949年在上海工作过,先是杜传耀诊所,后是曹家渡纱厂。
她以为时间过去这么久,这些都是小事,不会有人较真。
入党审查是极其严格的,工作人员拿着她的材料去上海核实,发现诊所歇业、纱厂合并,但他们没放弃。找到原纱厂厂长,厂长联系到老板娘,老板娘一开口,所有疑点都浮出水面。
公函转到黄赤波手上,他只看了一眼就下了决定。
1958年9月的一个下午,劳有花被带上警车,工人们都很惊讶,平时那么好的劳大夫,怎么被抓了?
回到上海,劳有花面对审讯,把该交代的都交代了。她参加军统的经历、执行过的任务、潜伏上海的过程,一五一十地说。唯一没说的,是那些年死在她手上的人具体有多少。
法庭审判很快,判决书下来:死刑,立即执行。
黄赤波看着这份判决书,想起八年前刘全德案卷宗里那个空白档案,终于,这个悬案画上了句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历史从来不缺戏剧性。一个军统女特务,靠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在上海潜伏,在济南隐藏,差点就成功洗白了身份。但是,她输在了对新中国制度的误判上。
她以为入党审查就是走个过场,却不知道每一个细节都会被严格核实,那个年代的组织工作,就是这样一丝不苟。
劳有花最后的失误,不是暴露了行踪,而是主动递交了那张入党申请表。如果她安分守己做个医生,或许真能躲过一劫,贪心,让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有时候想想,一个人的选择,真的能决定一生。1938年那个在重庆的少女,如果当初拒绝了军统的邀请,会不会有另一种人生?可惜没有如果。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天字特号"计划:蒋介石亲自指定杀手谋刺陈毅》(2011年10月31日)
文汇报:《记忆 | "他要来就让他来,一网打尽"3年间,破获了针对这位霸气市长的未遂暗杀案8件》(2018年10月1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官网:《许世友三寻烈士遗孤》(2019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