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队攻破寒江关,樊龙和樊虎被唐将秦梦罗章击伤,最终总兵樊洪败退回关内。这时,樊梨花登场了。 樊梨花的师傅——骊山老母曾为她安排了与薛丁山的婚姻,然而此时她与白虎关的总兵杨藩已有婚约。面对这个安排,樊梨花并不急于为父兄和家族找回颜面,她首先考虑的是薛丁山的容貌。她的父母给她安排的婚事,杨藩的面容犹如青铜,眼睛像铜铃一样大,丑陋得令人无法忍受。 而在战场上,薛丁山的两个妻子窦仙童和陈金定,一俊一丑,许多女性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虽然薛丁山已有两位妻子,且其中一位美貌、一位拥有武功,但拥有法宝和法力的樊梨花并不在乎,反而能接受薛丁山有两个妻子,却无法忍受杨藩的丑陋,按照古代妇女的标准,她认为这已经不能接受。 樊梨花见到“美如宋玉、貌若潘安”的薛丁山后,心中欣喜不已,暗自认为“师父所言不假”。如果薛丁山比杨藩更丑,比窦一虎更矮,她会如何选择? 书中描述,西凉皇后苏锦莲见到薛丁山时的反应也颇为激烈:“那苏锦莲抬头一看,只见薛丁山面如白玉,唇若涂朱,胜过宋玉,貌若潘安,不觉心火难抑,浑身发痒。”那么,樊梨花和苏锦莲的感受是否有所不同呢?
就在薛丁山准备采取行动时,樊梨花丝毫不显羞怯,开口直接说明目的:“你就是薛丁山么?奴奉师父之命下山,说与你有夙世良缘,应当配合。我父兄虽是番将,但若你肯从议婚姻,我当告知父母,一同归降西征,如何?”这番话不仅把自己送出去,还替父母做主,把寒江关当作嫁妆带过去,实在是厚颜无耻。 薛丁山听后,不禁大骂:“无耻贱人!只有男子求婚,何曾见女子自己说亲者。你羞也不羞?我薛丁山正大光明,唐朝大将,岂肯配你番邦淫乱之人,不必妄想。放马过来,与你决一死战。” 随后发生了三擒三纵,三休三请的情节。 樊梨花回到关内,向樊洪述说师傅之命,并表示与薛丁山有宿世姻缘,同时也提到杨藩的丑陋,薛丁山才貌出众,令她心动。任何父亲听到这样的话都会生气,难道师傅的话比父亲的养育之恩还重要?樊洪愤怒之下拔剑相向,结果跌倒在樊梨花的剑尖上,正中咽喉。 樊龙和樊虎赶到,三兄妹陷入混战。樊梨花毫不留情地干净利索地杀死了两个哥哥,心中丝毫没有负担。樊龙怒道:“父亲虽有错,死在你手,饶你不得!”他举刀乱砍。樊梨花无奈,只能以剑迎战。兄妹三人在内衙混战了三十回合,最终樊龙措手不及,被樊梨花斩杀。樊虎大喊:“反了!反了!”声音未绝,樊梨花一剑将其砍死。这样的行为被书中定性为“有意诛兄,无心弑父”。 樊梨花心里暗想:杀死二兄是家门不幸,骨肉相残是迫不得已,怎么能心安理得呢? 樊老夫人悲痛欲绝地昏倒在地,但樊梨花此时并没有为父兄之死感到太多难过,她反而担心薛丁山的婚事能否继续进行:“母亲,父亲和哥哥已经去世,不能复生。女儿一定不会让母亲再受苦。必须收殓父兄,免得薛丁山知道,否则婚事就泡汤了。” 这段话表现得异常冷血。 樊梨花随后与程咬金交谈:“不瞒老将军说,家父和二兄因病未能接待,实在抱歉。投唐之事一言既出,决不更改。只需元帅择日成婚,一同西进。” 她急于与薛丁山成婚,完全不顾家中的变故,决定当日完婚。洞房花烛夜,薛丁山问起岳父和两个大舅子为何不在。樊梨花坚持说父兄有病,最终不得不说出实情。薛丁山愤怒地翻脸:“贱人!你不忠不孝,竟然亲手杀死父兄,怎能容忍你继续留在我身边?如果不杀你,恐怕我的性命也会被你害死。” 后来,薛家遭遇满门抄斩,樊梨花被师傅救走。她虽然救了自己,但连一个幼童也未曾救出,显示出她冷血和自私的一面。 之后,在白虎关,樊梨花遇到了杨藩。杨藩理智而有条理地劝她:“我乃白虎关总兵杨藩。我父杨虎与你父同朝,你我之间早有婚约,因两地远隔,未曾成婚。如今你已长大,正当完婚之时,怎能弃我而嫁敌国?你曾读孔孟之书,应知妇人应守礼节,怎能如此背叛前夫?” 樊梨花满脸通红,喝道:“丑鬼,有何凭据敢说这些话?休得胡言!放马过来!”她举刀向杨藩劈来,杨藩则冷静地将大刀架住,骂道:“贱人!不识抬举!你不知悔改,既已弑父杀兄,背夫乱性,真是红颜薄幸,妇人最毒。今天不斩你,誓不收兵。” 樊梨花依然不满地称杨藩为“丑鬼”,显示出她对杨藩的嫌弃。 杨虎,沙江关总兵,杨藩的父亲,带着二位道人赶来,狠狠地骂了樊梨花。樊梨花反而感到羞愧。 最不可思议的是,樊梨花与薛丁山结婚后,他们始终没有放慢繁忙的生活步伐,甚至在紧张的战事中,他们依旧日夜不停地造人,生下了薛刚和薛强。这表明樊梨花如愿嫁给了薛丁山,但她只关心自己的幸福,完全不顾家中的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