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开国上将宋时轮的指挥水平,很多人内心都五味杂陈,觉得他有时候表现不佳。的确,他在抗日战争的冀东撤退、解放战争的山东野战军(时任山野参谋长,司令员陈毅将指挥权交给了他)、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都自身伤亡惨重,引来很大争议。
但他能力还是有的,毕竟毛主席、陈毅、粟裕等首长在察人用人方面都很讲究,不可能一直任用一个庸才,宋时轮必然有过人之处,才可以长期在一线指挥岗位。
他在国内战场打得还是很不错的,这五次阻击战就属于代表战例,赢得了众多上级的表扬。至于长津湖,其实也事出有因,我们留在最后讲。
一、莱芜阻击战
1947年2月,国民党兵分三路向我山东根据地发起进攻,其北线的李仙洲集团实力最弱,且跟另外的国军相距较远,因而被华野当成目标。
一开始李仙洲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很快进占颜庄、新泰地区。这里是山东根据地腹地,李仙洲就以为华野主力都在对付南线的国民党欧震集团,自己不会有什么危险,因此心里放松了警惕。
结果华野主力猛扑过来时,李仙洲集团整体非常慌乱,纷纷涌入莱芜县城,准备集中兵力打出一条北撤济南的道路。
这个时候,华野虽然包围了敌人,但也面临着巨大阻力,毕竟南线的欧震集团有8个军级单位,如果尾随华野而来,那陷入困境的反而会成为华野。
所以,必须要有一支部队站出来阻挡住增援的敌军突入莱芜县城,同时又要断绝掉李仙洲集团北撤的道路,给主力歼敌创造先决条件。而华野的选择就是10纵。
宋时轮接到命令后迅速部署,成功在和庄地区阻击企图从博山向莱芜县城归建的国民党第73军77师,并将对方予以歼灭。
同时10纵又与兄弟部队配合,阻击从莱芜窜出的李仙洲集团,最终让这股敌人在3天内覆灭。
战后陈老总称赞10纵是莱芜战役取胜的铁闸,也是因为10纵表现出来的韧性,此后野司经常将他们当成阻击的王牌。
二、梁山阻击战
1947年7月,华野进行了一次分兵,其中陈士榘、唐亮率领3纵、8纵、10纵向鲁西挺进,以掩护刘邓挺进大别山。
部队行进前,陈士榘根据事态变化,给宋时轮10纵下令,要求7月27日赶到汶上东南一线,坚决将敌整5师、整84师等部挡在梁山地区。
梁山虽然名字有个“山”,但地势较为平坦,利于装甲部队机动,整5师偏偏又配备了许多重装备,10纵面临的压力巨大。
宋时轮依照现实情况,创造性地在堑壕面敌的一侧构筑掩体,在背敌一侧挖掩蔽部,并用堑壕将所有的射击掩体都联合在一起。并且让各部都组织起反坦克小组,通过改造地形和使用炸药包、集束手榴弹等手段,针对国民党的坦克攻击。
在多番努力下,即便敌动用飞机、坦克、大炮协同攻击,10纵仍然抗住十天,让敌无法前进一步。战后上级发电报嘉奖10纵,祝贺他们胜利完成掩护刘邓大军南下和华野外线兵团主力补充休整的艰巨任务。
三、上蔡阻击战;四、桃林岗阻击战
把两战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都属于豫东战役,只不过10纵面对的敌人不同。1948年6月16日,华野陈唐兵团向开封发起进攻,蒋介石急命中原地区各部前去救援,胡琏整11师迅速至上蔡沿公路北上。
本来10纵在叶县、舞阳之间休整,闻讯连忙开拔,急行军半天一夜,行程180华里,于17日纬晓进至上蔡城西北、正北近郊,正好跟整11师遭遇。
这种局面下不用多说什么,两边迅速开打。整11师当时大部已渡过上蔡城北20多华里的洪河,师指挥部却还在上蔡城,这样被拦腰斩断,胡琏也有些慌乱,要求部队调头回援。
此举解了开封前线之急,虽然会给10纵带来很大压力,但正合宋时轮心意。随后两部围绕着上蔡激战到22日开封城破,10纵用自己的牺牲保障了前线的胜利。
上蔡之战让10纵付出重大伤亡,87团团长杨德隆牺牲,部队立即进入休整。不过还没等恢复,26日又接到命令自鄔陵出发直指杞县。
一阵急行军,他们于28日晚抵达杞太、杞睢两公路之间的土楼至桃林岗一线。此处距离区寿年兵团仅30公里,没有纵深、没有机动余地,只能死守。而他们的敌人,是之前交战过的老对手整5师。
国民党在豫东已经丢掉了开封的3.9万人,不想再丢掉区寿年兵团了,所以蒋介石强令邱清泉整5师全力救援,其震怒之下,邱也不敢耍滑头,拿出了拼命的势态。
自30日开始,整5师的坦克、重炮就疯狂往10纵桃林岗一线轰炸,空中还有战机群助阵,10纵伤亡惨重。但他们没有畏惧,人牺牲了立即补上,阵地丢了想办法夺回来,让整5师毫无办法。
邱清泉眼看啃不下桃林岗,蒋介石又催得紧,只好率部改变东援进攻路线。这一变也耽误了时间,最终区寿年兵团于7月6日被全歼。豫东战役,10纵顶住了国民党两支主力,战绩非常出彩。
五、徐东阻击战
此战是解放战争中与塔山阻击战以及黑山阻击战齐名的三大阻击战,对手嘛,还是邱清泉。不过这一次宋时轮指挥了3个纵队,邱清泉则带领着5个军,都“加码”了。
为了华野主力能够歼灭碾庄的黄百韬兵团,宋时轮采用顽强固守和局部反击的策略,在长达2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上,阻击了邱清泉部11天,歼敌1万余人,保障了主战场的成功。毛主席后来也评价徐东阻击是淮海战役的锁喉战。
其实从这五次阻击可以看出,宋时轮并非没有能力,每次都能起到关键作用,换别人来真不一定做得比他好。那为什么在朝鲜却有点不如意呢?个人认为,原因有两个。
一是当初太仓促了,这一点宋时轮是左右不了的,他带着第九兵团在山东才整训一个月,还没来得及展开针对性训练,突然就接到命令前往东北。
兵团级别的调动,后勤物资根本没办法接应得上。宋时轮也想过在东北补充物资,但美军还在不断开拔、已开进长津湖地区,正在猛攻柳潭里,志愿军随时可能陷入包围,司令部的催促电报一封接着一封,宋时轮能怎么办呢?
一切的源头,还是仁川登陆后,半岛局势崩溃得太快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军太强了,这不是涨他人志气,就实事求是的说,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强大的对手。
除了第一次、第二次战役打了美军个出其不意外,之后的对阵,志愿军都打得很困难。第九兵团在长津湖是跟美军首战,什么情况都没摸透,所以没找到针对的方法。
不止第九兵团,其他各部第一次跟美军作战,基本都“交了学费”。像第五次战役,第三兵团和十九兵团伤亡都特别大,第三兵团进攻阶段未能实现一个战前目标,撤退时出了个180师;
十九兵团进攻临津江受挫,5个师6万余人被堵在滩头挨炸,伤亡过万。他们都是跟美军第一次作战。而同样在第五次战役中主攻的九兵团表现就好很多了,歼敌最多的是九兵团,攻得最远的是九兵团,取得战果最多的还是九兵团。
所以真不能拿跟美军首次交手的经历,就看成一个人的水平,宋时轮整体来讲,还是被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