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农业水平较为落后。在陕西和甘肃一带,赵过推广了牛耕和“人挽犁”的方式,提倡“代田法”。这一措施是通过“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来实施的。
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古人去酒馆的第一句话是:“小二,切二斤肉来。”那么,宋朝人所说的二斤肉,到底是什么动物的肉呢?看到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难免让人垂涎欲滴。这种豪爽的吃喝方式,的确让很多人羡慕。许多人更好奇的是,他们所说的“肉”究竟是什么?其实,和我们现在常吃的肉类差不多,最主要的就是牛肉。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形象不仅威猛高大,还充满了侠义精神。但他们也有一些孩子气的一面,比如如果没吃到心爱的牛肉,他们就会大发脾气。有一次,李逵和宋江等人去酒馆喝酒吃肉,李逵第一时间就点了他最爱的牛肉。可酒保却告诉他店里没有牛肉,只有羊肉。李逵听后非常生气,认为酒保在故意刁难他,怎么能有牛肉却不给他卖。幸好宋江及时劝阻,才避免了酒保被打。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李逵对牛肉的热爱。
除了李逵,鲁智深也是个爱吃牛肉的人。鲁智深虽是出家人,但他常常嗜酒如命,尤其喜欢吃肉。因为他是和尚,周围的酒馆都不敢接待他,更不敢卖酒卖肉给他。可是,鲁智深对酒肉的热爱使他总是找机会去满足这个欲望。有一次,他经过一家小酒馆,闻到了肉香,于是停下脚步走了进去。酒馆老板看到鲁智深是出家人,便告诉他牛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配菜。鲁智深听后,十分愤怒,本打算离开,可他一看到锅中有熟狗肉,顿时来了兴趣,便大声责问酒保为什么不把狗肉卖给他。酒保说他是和尚,不应吃狗肉。鲁智深却毫不理会,直接点了一半只熟狗肉,蘸着蒜泥喝酒吃。
宋朝时期,饮食行业已经非常发达,几乎所有肉类都可以买得到。而羊肉作为一种贵重食材,主要是军用物资,羊皮用来做营帐和官服。羊主要由辽国饲养,在两国的贸易中,羊肉是限制交易的商品,且主要供应给皇亲国戚。皇宫里有一种说法:只要一只羊,皇帝便能高兴。所以市场上的羊肉非常少,价格也很昂贵,这也让李逵觉得酒保在羞辱他,认为他买不起羊肉。
相比之下,人们更喜欢吃价格相对便宜的牛肉,且牛肉的味道也非常好,这也是为什么酒馆里的牛肉常常脱销。由于当时是农耕时代,现代机器尚未代替农作,牛是耕地的主要工具。如果将牛宰杀作为食物,农作物的产量将大幅下降。因此,自秦汉以来,朝廷便禁止私自屠牛,宋朝也不例外,然而人们仍然喜欢吃牛肉,这充分表明了人们对牛肉的热爱。
既然羊肉和牛肉都很稀缺,而且朝廷禁止屠牛,那么为什么宋朝人不选择吃猪肉呢?主要是因为人们并不懂得腌制猪肉的方法,导致猪肉容易发酸,味道不佳。而且他们也不太知道怎么做猪肉。猪肉的价格因此特别便宜。苏东坡曾写打油诗,形容猪肉的价格像粪土一样低,但他并没有因此看不起猪肉,反而发明了“东坡肉”的做法。东坡肉肥而不腻,味道鲜美,这才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猪肉的价值,提升了猪肉在宋朝饮食中的地位。
宋朝的生活相对富裕,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因此人们经常去酒馆就餐。而且,宋朝还取消了对宵夜的禁令,酒馆可以全天候营业,这使得即使在夜晚,街道上依然热闹非凡。《清明上河图》便展现了宋朝餐饮业的繁荣,各式酒馆遍布街头,满足了不同阶层人群的需求。如今,宋朝的饮食文化仍然延续,很多当时的街头小吃至今还能在现代城市中找到踪影。由此可见,宋朝的饮食文化是多么辉煌。
宋朝的人们对美食的热爱,与现代人不相上下。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美食的要求都非常高。美食所带来的欢乐,是其他事物所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