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为作家文摘、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
7分钟能做什么?卢浮宫窃贼砸碎展柜,带走的不仅是法国王室的稀世珍宝,更是一段被钻石切割过的动荡秘史——从波旁王朝的逃亡冠冕到拿破仑三世的战利品胸针,每件珠宝都是政权崩溃时的"幸存者",在火光与血泪中辗转成为历史的证物。
图片来源:法兰西24电视台报道截图
卢浮宫公布的8件被盗珠宝,全部聚焦1830至1870年法国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玛丽-阿梅莉王后冠冕代表七月革命中倒台的波旁-奥尔良王朝,欧也妮皇后胸针则烙印着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野心。这些珠宝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政权崩溃时被仓促带走,又在新时代被重新赋予政治意义的"幸存者"。
卢浮宫阿波罗画廊一处玻璃被砸碎
01 冠冕上的革命硝烟:1830年王室大逃亡
玛丽-阿梅莉王后蓝宝石套装的每一颗宝石都刻着逃亡的伤痕。
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时,奥尔良公爵夫人将冠冕钻石紧急改镶为可拆卸结构,缝进衬裙逃往英国。法国国家档案显示,这套珠宝后来被抵押给罗斯柴尔德银行,成为流亡王室试图复辟的政治筹码。
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唐斯王后的冠冕、蓝宝石项链及蓝宝石耳环(资料图)
卢浮宫2019年的检测报告曾发现,冠冕底座留有明显的暴力拆卸痕迹——那是王朝末日最后的体面。
02 胸针里的情欲政治:拿破仑家族的钻石游戏
欧也妮皇后大襟花胸针的传奇比它的钻石更耀眼。其主石最初属于拿破仑一世的情妇瓦莱夫斯卡伯爵夫人,波旁复辟时被路易十八以3.2万法郎赎回。
欧也妮皇后的王冠(资料图)
当拿破仑三世之妻欧也妮将其改造成蜜蜂造型胸针时,每颗钻石的复位都是对波拿巴王朝正统性的宣告。这种执念最终与第二帝国一同陨落——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后,胸针作为战利品被收入卢浮宫。
03 祖母绿项链中的欧洲博弈
玛丽-路易丝王后祖母绿项链的流转堪称一部微型国际法教材。作为奥地利公主嫁妆来到法国,维也纳会议后哈布斯堡家族持续追索未果。
玛丽-路易丝皇后的祖母绿项链和耳环(资料图)
卢浮宫坚持将其列为"不可归还文物",理由正是当年奥地利外交官的信件:"这些石头已沾染法国血统"。
如今项链被盗,再度引爆文物归属权的百年争议。
04 此前发生过多次失窃事件
嫌犯焚毁作案设备的举动暴露了关键矛盾:这些珠宝材质价值不过数百万欧元,但象征意义使其成为"无法销赃的最危险赃物"。卢浮宫正在部署的新安保系统与政府削减的文化预算形成荒诞对比——马克龙宣称要"追回民族记忆",但监控摄像头拍下的只有窃贼扬长而去的背影。
事实上,这已是近两个月内法国博物馆遭遇的第三起盗窃案。
卢浮宫阿波罗画廊展区
9月17日,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被盗,展出的自然金块标本失窃,价值约70万美元。9月4日,法国西南部利摩日的一家博物馆报告失窃,丢失三件中国瓷器。
法国媒体回顾,卢浮宫上一次记录在案的失窃事件发生在1998年,当时法国画家卡米耶·柯罗的一幅画作在白天被盗,至今仍未找回。更早的1911年,《蒙娜丽莎》也曾被一名意大利裱画工人盗走,该画三年后才被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