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作为一种埋葬方式,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20世纪30年代,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山顶洞人墓地,出土了三具完整的人类头骨和躯干骨。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些山顶洞人的生存时期大约是在距今18000年前。可以说,这一发现是中国境内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土葬遗迹。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才开始推广火葬,因此土葬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超过18000年,实际上,这一时间可能更早。
在华夏大地上,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至少上百亿人经历了生老病死。如此庞大的人口,意味着有着无数的墓葬。那么,这些墓葬究竟存在于哪里呢?
一、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
1、仰韶文化半坡遗址
20世纪50年代,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区,浐河东岸发现了一处占地5万平方米的史前遗址,命名为半坡遗址。它属于仰韶文化类型。出土了250座墓葬,其中174座是成人墓葬,剩下的73座是幼儿的瓮棺葬。
根据碳14测定,半坡遗址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4800至前4300年,距今大约有6300至6800年。半坡遗址被认定为一个母系氏族的聚落遗址,出土了包括房屋、窖穴、陶窑、墓葬、圈栏、濠沟等多种史前建筑。在这些墓葬中,成年人主要采用土葬,绝大多数是单人安葬,由于当时处于母系社会,墓葬没有太多装饰,陪葬品也较为简单,通常是生活用品,如陶器等。土葬的墓坑较小,能够容纳一人,合葬墓则很少见。幼儿的安葬方式与成人不同,他们通常放在瓮棺中安葬,瓮上还带有小孔,幼儿的墓地通常位于聚落中的房屋周围。
2、大汶口遗址
20世纪50年代末,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的大汶口镇,发现了一处面积达82万平方米的史前遗址。该遗址出土了189座墓葬,还包括房屋、灰坑及其他史前建筑。该遗址被认定为父系氏族社会的聚落遗址。
经碳14检测,大汶口遗址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3500至前2500年,距今4500至5500年之间。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和象牙器等文物。大汶口的墓葬大多位于聚落的周边,形成了公共墓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墓葬的大小开始分化,墓葬的规模与陪葬品的数量有了直接关系。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新石器时代的土葬普遍发生在聚落的附近。聚落是原始人群聚居的地方,可以类比为现在的农村。原始人以血缘为纽带聚集在一起,甚至幼儿的墓地也安置在房屋周围。而聚落之外的广阔空地,是不太可能发现墓葬的。
二、新石器时代与文明时代之间的过渡时期
1、良渚文化
20世纪30年代,良渚文化被发现,中心地区位于钱塘江与太湖流域,包括今天浙江北部与江苏南部。良渚文化的发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文化阶段,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与礼器,存在年代约为公元前5300至前4000年之间。
良渚文化的遗址包括一座占地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周围还有城墙。在古城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多个类似王墓的大型墓葬,例如反山大墓、瑶山大墓和汇观山大墓等。这些墓葬具备了王墓的特征,且与中型和小型墓葬共同分布在古城及周边。
2、陶寺遗址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部,发现了一座占地280万平方米的史前遗址,被命名为陶寺遗址。根据碳14检测,陶寺文化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00至1900年,距今约3900至4300年。
陶寺遗址出土了1000多座墓葬,是史前遗址中墓葬最密集的地方。这些墓葬分布在宫城的东南方,形成了一个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公共墓地。墓葬根据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规模越大的墓葬,陪葬品也越为丰富。
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墓葬已经开始出现在城邑周边,而不再局限于早期的聚落。城邑逐渐取代了原始的聚落,成为居民的主要生活区。
三、文明时代
1、夏朝(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是夏朝的都城,约公元前1750年至1500年,距今3500至3800年之间。
在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数百座墓葬,主要分布在宫城的东北及北侧区域。大多数墓葬为中小型,出土了许多精美文物,其中一座墓葬出土了绿松石龙形器,成为二里头遗址最著名的文物。
从这些墓葬的分布来看,夏朝的墓葬也主要集中在城邑内,离宫城区和祭祀区非常近。城邑外几乎没有墓葬的迹象,显示出墓葬分布的规律。
2、商朝(殷墟遗址)
殷墟是商朝晚期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了13座王级大墓和2500多座中小型墓葬。墓葬大多分布在宫城与祭祀区周围,呈现出密集的分布模式。
最著名的墓葬之一是妇好墓,这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骨器等珍贵文物。从殷墟墓葬的分布情况来看,商朝人口的增长导致墓葬分布越来越广泛,墓葬不再局限于某一区域,甚至与居住区交错分布,显示出墓葬数量的增加。
3、周朝(丰镐遗址)
丰镐遗址是西周的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根据发掘情况,已发现了超过1000座墓葬,墓葬分为王陵区、贵族区和平民区,成为后世朝代墓葬布局的模板。墓葬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阶级差异,王陵和贵族墓葬通常位于城邑的周围,随着人口增长,有些墓葬开始远离城邑,形成了专门的陵墓区。
这种趋势在后来的历史中得到了延续,王陵和贵族墓葬通常选址在风水宝地,而普通百姓的墓葬则往往位于城市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