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原是兖州东郡东武阳人(今河南濮阳市范县)。他与曹操的相识发生在公元191年,当时袁绍向朝廷推荐曹操担任兖州东郡太守,曹操上任后迅速赶到东郡。然而,曹操刚到不久,兖州便面临着青州黄巾军的威胁。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结识了陈宫。此外,曹操还认识了程昱、边让、满宠等兖州的知名人士。不久,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阵亡,济北相鲍信与陈宫等人推荐曹操接任兖州刺史。 从太守到刺史,曹操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证明了自己能担此重任。很快,他与鲍信联手抵抗青州的黄巾军。鲍信英勇作战,最终战死。曹操随后巧妙设伏,经过昼夜激战,最终击败了黄巾军,俘虏了30多万降卒,并将其中的精锐士兵抽调出来组建了青州兵。 通过这场胜利,曹操稳固了自己在兖州刺史的位置,并相继击败了袁术、黑山军及南匈奴的于夫罗部。到了194年,曹操的父亲曹嵩及家族成员被徐州刺史陶谦所杀,曹操怒不可遏,决定东征徐州。为了报仇,他每攻下一座城市,便进行屠城,导致徐州数十万无辜百姓丧命。
就在曹操东征徐州的同时,陈宫联合了陈留太守张邈、张邈的弟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人,迎立吕布,背叛了曹操,占据了兖州。唯独鄄城(今山东鄄城)、范县(今河南范县)、东阿(今山东阳谷)三城仍然忠诚于曹操,其他的城池纷纷投靠了陈宫。 此时一个问题浮现:当初陈宫曾极力劝说曹操担任兖州刺史,为什么他如今会背叛曹操呢? 第一点原因是曹操杀了名士。兖州的名士边让曾因其直言不讳、不屈服于曹操而遭到杀害。边让不仅不奉承曹操,还多次公开轻视曹操。在边让被诬陷后,曹操下令杀了他。陈宫作为当时的名士,肯定认识边让,并且对曹操这种手段极为不满。此外,陈宫少年时期便广泛交朋友,热衷结识名士,因而对曹操的行为更为反感。在当时,曹操杀边让的事引起了士人们的愤怒,甚至有文人以此事写了讨伐曹操的檄文,足见曹操此举在士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第二个原因是曹操不愿与地方士族共享权力。作为兖州刺史,曹操将许多重要职务交给了自己的亲信,而忽视了当地士族的利益。比如夏侯惇担任东郡太守,程昱担任寿张县令,荀彧为司马,满宠担任从事等,而陈宫则未获得任何重要职务或重用。曹操在治理兖州时,虽然表面上掌控了权力,但实际上未能获得当地士族的支持。由于地方豪强士族在东汉末年占据重要地位,且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曹操这一做法显然与这些士族的利益发生冲突,导致了他们的反抗。陈宫作为其中的代表,选择了背叛曹操,迎立吕布,企图与其他士族一起争夺权力。 第三个原因是陈宫本人的野心。陈宫显然不满足于现状,渴望自己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他曾对张邈说过一段话,表示当前天下分崩离析,四方豪杰并起,自己有机会利用局势的变化,最终一展雄图。这番话不仅是对张邈的劝说,实际上也是陈宫透露自己有野心,想要利用这一时机争取更大的权力。尽管当时张邈并未完全接受陈宫的建议,但陈宫的野心却是显而易见的。随后,陈宫与吕布联合,并在吕布失败后,暗中指使手下刺杀吕布,进一步显示了他的野心。 陈宫曾在吕布与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后,向吕布发起刺杀行动。吕布与袁术联手夺取了徐州,而陈宫则暗中策划了对吕布的暗杀。然而,吕布并未对陈宫进行处罚,这也暴露出陈宫的双重心态——他随时准备背叛曾经的盟友,以谋取更大的利益。 最终,曹操成功击败吕布并俘虏了陈宫。在两人的对话中,陈宫表现出极高的智慧,巧妙地以自己对家庭的关爱作为求死的理由,成功保全了母亲和妻子儿女的性命。曹操则通过言语羞辱了陈宫,试图迫使陈宫认错,但陈宫的冷静回应和果断决绝的态度,使得这场对话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政治算计。 这段对话的背后,不仅是陈宫和曹操之间的智力较量,也是两人各自为达到目的而展开的心理博弈。陈宫以自己的死换取了家人的生存,而曹操则通过这一行为避免了杀害名士的恶名。在这场复杂的互动中,陈宫不仅展现了他的野心与智谋,也显露了他身为“家奴”的命运,始终无法摆脱背叛与权力斗争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