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领导人,虽然身份尊崇,但他也有许多传统的礼仪和规矩要遵守。比如,在接待客人时,通常他不会亲自去迎接。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中,毛主席亲自前往火车站迎接的只有两位特殊人物——一位是“国母”宋庆龄,另一位则是对湖南和平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程潜将军。
那么,程潜究竟是何等人物,地位有多高呢?毛主席和程潜都是湖南人,程潜比毛主席年长11岁,生于1882年,因此,毛主席常常亲切地称程潜为“老哥”,有时也会称其为“老领导”或“老上司”。
程潜在1904年赴日本留学,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成为了孙中山的坚定支持者。即使在孙中山去世后,程潜依旧没有改变对其的尊敬和崇敬之情。武昌起义爆发时,程潜亲自赶赴前线,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起义失败后,他返回湖南,积极宣传同盟会的理念和思想,这也引起了年轻的毛泽东的注意。
当时的毛主席,正处在寻求国家振兴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在程潜的鼓动下,毛泽东加入了长沙的新军,成为了程潜手下的一名普通列兵。这一关系让毛主席始终把程潜视作自己的“老领导”,无论他身处何种位置。
然而,后来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程潜被蒋介石架空。尽管程潜是同盟会的元老,蒋介石明面上不敢对他做什么,但最终还是给了他一个仅具名义、无实权的职位。程潜对此极为失望,最终选择隐居上海整整七年。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程潜再次出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抗战的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1945年,在重庆谈判期间,程潜专程来到桂园拜访毛主席,特别提醒毛主席:“重庆形势险峻,请务必小心。根据我对蒋介石的了解,内战不可避免,最好尽早离开。”毛主席听后十分感动,并安慰程潜:“老上司,您放心,我已经了解蒋介石的心思。”
内战爆发后,程潜被蒋介石派回湖南,开始了他在湖南的治理工作。程潜竭尽全力保护湖南百姓,避免他们陷入战火,并努力推动湖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程潜的贡献为湖南的繁荣做出了巨大努力,毛主席对此深感感激。新中国成立前,毛主席和党中央决定派章士钊专程前往湖南,邀请程潜北上,参加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
程潜抵达北京的那一天,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亲自到车站迎接,表示对他的重视与敬意。程潜除了为湖南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外,他也为新中国的统战工作献出了力量。毛主席得知后,特意安排有关部门每月向程潜发放五万斤大米,作为“特别开销”。
此外,毛主席经常邀请程潜来中南海做客,两人还曾在中南海泛舟。上面这张照片就记录了毛主席和程潜一起在湖面上泛舟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