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石破茂前脚下台,后脚戳日本历史痛处,提醒新首相受害者没忘历史
创始人
2025-10-28 03:02:04
0

前言

战后80周年,石破茂一篇“刹车式”演讲搅动日本舆论。

他点破“受害者”不会忘记历史,却将战争责任轻描淡写归于旧体制,这份看似清醒的反思,究竟是真心警醒还是另一种责任规避?

但如今石破茂辞职,首个女首相接下日本政坛,但这个政坛现在如同患上了绝症一般。

经济下行、人口老龄化严重、还要面临美国关税威胁,成为美国制约中国的跳板之一。

如今的日本再陷困局,高端产业被中国步步挤压,却妄图靠天价军工、军事幻想转移矛盾。

当历史的逻辑隐隐重现,日本能否跳出“矛盾无解便对外冒险”的循环?

石破茂的“战后演讲”

石破茂在战后80周年的演讲,总觉得这位行将淡出日本政坛的人物,像是在给喧嚣的日本社会递了一杯凉水,只是可惜多数人未必愿意接。

他在演讲里把旧日本的战争责任归结为“体制缺陷”,从宪法、政府制度到议会、媒体,列了五条理由,核心就是“文官管不住军部”。

这话听着像在反思,细想却满是门道:把责任推给早已被审判的军部,等于给当下的日本社会摘了干净,仿佛那场战争只是“少数人失控”的意外。

最有意思的是他那句日本自己可能遗忘,但亚洲各国不会忘记那段历史,这话倒是戳破了日本右翼多年的自欺欺人。

日本精英层其实比谁都清楚历史账怎么算,只是碍于“耻文化”不愿认。

在日本文化里,一旦承认对中国犯下的罪行,就意味着要接受对方的“赎罪要求”,这是他们不愿面对的。

石破茂敢说这话,某种程度上是摸准了中日实力对比的变化,但他的“反思”终究停在表面:他想给日本踩刹车,却没说清这刹车该踩在何处,是停止篡改历史,还是放弃对外挑事?

日本国内对这篇演讲的反应也很分裂:保守派骂他“长他人志气”,理性派却觉得他说出了“不敢说的实话”。

这种分裂本身就说明,日本社会对历史的认知,从来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愿不愿面对”的选择。

靠掠夺走完的现代化捷径

聊日本的历史困局,绕不开明治维新

很多人把它当成“非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范本”,可要是放在19世纪的全球背景里看,明治维新其实是个“不该成功的例外”。

当时非西方国家搞现代化,几乎都是同一个结局:中国的洋务运动搞了三十年,最后在甲午海战里碎了。

埃及的阿里改革更惨,搞工业、建新军,最后却因为没钱借外债,落得个内外交困的下场,连奥斯曼帝国的改革,也没能挡住帝国解体的命运。

这些改革失败的根儿都一样:缺“原始资本”。

19世纪末殖民浪潮已经收尾,想靠抢殖民地攒钱不现实,对内压榨太狠,又怕老百姓造反,借外债?最后难免被债主掐住了脖子。

日本偏偏走了条最险的路,靠打仗抢钱。

甲午战争那两亿两白银,对当时的日本来说简直是“天降横财”: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搞了金本位日元一下子稳了。

接着建八幡制铁所机械工业、海军都跟着起来,连后来打赢日俄战争的底子,也是这笔钱铺的。

可这种“幸运”太畸形了,明治维新的成功不是因为日本“制度好”,而是因为它遇到了当时既有钱又软弱的清朝

要是对手换成个穷国,比如当时的阿富汗,就算打赢了也抢不到钱;要是对手是个硬茬,哪怕拿出赔款的三分之一建海军,日本也未必能赢。

这种靠掠夺完成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军国主义的种子,军部靠打仗攒了功、握了权,后来就算想管,也没人管得住了。

当下日本的“死循环”

如今的日本,有点像明治维新后的“镜像”,只是当年的“红利”变成了现在的“焦虑”。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优势产业就一步步被中国挤掉:先是白色家电,后来是电子产品,最近连汽车、光刻机配套这些“看家本领”,也开始被中国企业追着跑。

有做产业研究的朋友说,中美博弈这些年,最难受的其实是日本。

美国卡中国的技术,中国就自己突破,而突破的领域,往往是日本之前垄断的高端市场,比如光刻胶、精密仪器。

产业焦虑又催生了军事幻想,日本自卫队近年总想着“扩军”,可真要细看,连套防弹衣都能闹出笑话。

去年订100套防弹背心,花了234万美元,合每套2万美元,这个价格在中国工厂至少能做10套。

不是日本造不出便宜的,而是军工企业早被“民用市场萎缩”逼得没了退路,只能靠政府订单赚钱,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更要命的是,现代战争早不是“有武器就能打”的时代了。

俄乌冲突里,乌克兰靠苏式动员体系还能撑着,可日本连像样的动员体制都没有——自卫队更像个“架子单位”,既没储备兵力,也没配套的后勤。

有人说日本“能快速扩军”,可别忘了,现在培养一个合格的士兵,至少要一年多时间,真等战端一开,哪有时间练兵?

结语

石破茂想给日本踩刹车,可日本现在的问题,不是“踩不踩刹车”的事,而是“方向错了”。

它总想着靠对外挑事转移内部矛盾,却没意识到,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清朝,现代战争拼的也不是“军事冒险”,而是工业实力、体制韧性。

要是日本还抱着“再赢一把”的幻想,最后只会把自己逼进更窄的死胡同,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着相似的韵脚。

相关内容

地球“体检报告”发布:中国...
10月2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
2025-10-27 21:09:06
2026年军休干部春节慰问...
采购人名称 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中标(成...
2025-10-27 21:09:00
原创 ...
高骈,唐朝后期的著名将领与诗人。他一生征战四方,屡次在西征与南征中...
2025-10-27 21:03:38
2025海南旅行社排名(动...
2025海南旅行社排名(动态版)资质口碑双优机构名单 一、海南旅游...
2025-10-27 21:03:35
原创 ...
标题:三国时期的武术世家与枪神的传奇 在三国时期,中华大地上战火不...
2025-10-27 21:03:34
原创 ...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坐拥帝国的权力,但她的餐桌上,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
2025-10-27 21:03:04
“贫穷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贫穷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中非须携手共赢。”10月20日至24日,来...
2025-10-27 21:03:01
东北旅游靠土味地名火了
作者 | 林黛曦 编辑 | Sette 1 今年东北的旅游,正靠一...
2025-10-27 21:02:39
原创 ...
一提到窝阔台家族的衰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事儿得怪蒙哥和拔都。...
2025-10-27 21:02:37

热门资讯

原创 不... 作为全世界相当贵的运动之一,F1一级方程式赛车的粉丝数不断攀升。 赛场上,除了车手们的车技与成绩受到...
原创 溥... 冯国璋与溥仪的故事,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尤其是他从忠诚的清朝将领到北洋军阀的重要人物的转变...
原创 历...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震动世界的巨大动荡,至今关于它背后发生的种种谜团仍在学术界引发广泛讨论。尤...
原创 姜... 姜子牙,亦称姜太公,是周朝一位杰出的谋士和军事家。他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计谋,帮助周文王姬昌推翻了商纣王...
原创 1... 导言 1971年,考古人员在洛阳进行挖掘时,意外发现了一座粮仓,这一不同寻常的发现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原创 左... 前言 新疆,这片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见证了许多历史的波澜。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正是其中之一。这段历...
原创 彭... 史书中没有详细记录彭城之战中汉军主要将领的损失,这也很正常。因为这场战斗的损失主要集中在普通士兵,而...
原创 举...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然而,三位特别著名的英雄却悄然从我们的课本中消失了。他们分别是霍...
原创 石... 前言 战后80周年,石破茂一篇“刹车式”演讲搅动日本舆论。 他点破“受害者”不会忘记历史,却将战争...
原创 六... 岁月如流水,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那些曾经惊心动魄的往事、爱恨交织的情感,以及平凡的日子,最终只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