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璋与溥仪的故事,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尤其是他从忠诚的清朝将领到北洋军阀的重要人物的转变,极具戏剧性和复杂性。冯国璋出生贫寒,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他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北洋政府的一员重要人物。
在武昌起义爆发时,冯国璋被清朝政府任命去镇压革命军,并成功攻占了汉口和汉阳,眼看着武昌也将陷落。凭借这一战功,冯国璋被清廷封为二等男爵,这对于一个出身贫寒的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荣耀。当时,他激动地对副官说道:“没想到我这个穷小子,现在也能封爵,这真是天恩,我一定要为朝廷效力!”他深知自己能得到如此重用,简直是命运的恩赐。
然而,冯国璋的雄心并未能长久。他并没有预料到,袁世凯的野心才刚刚开始显现。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袁世凯急令冯国璋北上,取代他的是段祺瑞。随着革命浪潮的汹涌澎湃,袁世凯最终成功逼迫清朝帝退位,成为新的掌权者。冯国璋虽然深感对清朝的忠诚,却只能默默接受这无法抗拒的变化。
当听闻清朝灭亡的消息时,冯国璋心情沉重:“唉!皇族愿意退让,我们现在还该为谁而战?看来,大清的江山真的完了!”冯国璋对此感到深深的无奈和痛心,尤其是溥仪被迫退位的事情,让他始终无法释怀。
虽然失去了帝位,溥仪依旧在《优待协议》的保护下住在紫禁城,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他以绘画和书法为乐,这些作品也在民间传播开来,受到众人追捧。冯国璋听闻后,便向溥仪订购了一幅画作。几天后,溥仪亲自将画作送到冯国璋处。冯国璋满怀期待地打开画卷,却愕然发现,画中的骏马竟带着两个角,暗喻“冯”字与“马”的结合。溥仪在题款上写道:“此吾千里驹也!”冯国璋意识到,溥仪是在通过这幅画暗示自己复辟的意图。虽然对溥仪抱有深厚的感情,但冯国璋深知,他不能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个年少的前皇帝身上。于是,他立即命人将画作烧毁。
尽管冯国璋对溥仪始终有着深切的情感,他却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复辟。在张勋复辟时,冯国璋明确表示:“我不赞成革命,但对于复辟绝不支持。中国不能再有皇帝!”他对此事的愤怒溢于言表。
历史最终证明了冯国璋的决策。溥仪后来的种种行为,如投靠日本,最终使他成为民族的叛徒。冯国璋的选择,虽然充满了痛苦和矛盾,但也正是那一时期众多政治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缩影。他的经历从一个忠诚的清朝将领,到北洋政府的高官,再到与溥仪的复杂关系,展示了那个时代巨变的背后,人性的纠结与历史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