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建立的初期,秦王李世民曾亲自带兵平定了割据洛阳的王世充。当时,他坐在阊阖门内处理战后的善后事务,一位年老多病的隋朝老臣前来请求拜见。尽管这位老臣在隋朝极具声望,深得隋文帝的器重,李世民却拒绝接见他,甚至派人羞辱了他。那么,这位曾在隋朝显赫一时,到了唐朝却显得落寞的老臣究竟是谁呢?
一、由周入隋
这位老臣名叫苏威,字无畏,陕西武功县人。苏威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苏绰是西魏的著名贤臣。虽然苏威年轻时失去了父亲,但凭借家世背景,他依旧受到许多当朝大人物的青睐。北周权臣宇文护对他非常尊重,甚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不过,苏威看到宇文护专横跋扈,担心将来可能受到牵连,于是选择隐居在山中的寺庙里,沉浸在读书和清静的生活中。宇文护被杀后,苏威没有受到牵连,却也未得到重用。
公元580年,隋朝开国皇帝杨坚通过辅政掌握了大权。当时,高熲曾多次向隋文帝推荐苏威,说他是个贤明之人,杨坚也很看重他的声望,于是将他召入朝廷。没过多久,苏威得知杨坚有篡位的计划,便逃回了故乡。尽管高熲请求将苏威追回,杨坚却表示:“他不愿意参与我的计划,就让他自便吧。”待杨坚登基后,立刻将苏威召回,封为太子少保,后升任邳国公,并担任了纳言、民部尚书等重要职务。
二、隋朝的贤相
苏威受到了隋文帝的重用,并与高熲一道参与了国家的治理。有一次,隋文帝决定处死一名心怀怨恨的官员,苏威进宫劝阻。隋文帝本来不打算听从他的劝告,甚至一度气愤到要亲自动手。苏威当即上前阻止,坚决不肯离开,直至隋文帝气消后才回到宫内。隋文帝对此十分感激,称赞他说:“有你这样的忠臣,我就没有什么忧虑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苏威继续担任宰相,兼任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刑部尚书等多个重要职务。他与高熲合力管理政务,深得百姓和朝廷的称赞。隋文帝还特别指派苏威修改法律,而他也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制定的“律令格式”成为后代的法制基础。苏威与高颎、虞庆则、杨雄一起,被誉为“隋朝四贵”,在朝廷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晚年落寞
然而,随着苏威的声望越来越大,逐渐引来了隋文帝的不满。苏威的儿子苏夔年轻时就声名显赫,广泛结交宾客,许多士大夫都依附于他。朝廷内的人也多与苏威亲近,这让隋文帝认为苏威结党营私,威胁到自己的权力。于是,隋文帝将苏威罢免,令他回乡休养。虽然后来恢复了苏威的职务,但当隋炀帝继位后,苏威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
隋炀帝去世后,苏威被宇文化及任命为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然而,随着李密击败宇文化及,苏威再次选择投靠瓦岗军。可惜,瓦岗军很快被王世充击败,苏威又成为王世充的太师。这样的反复无常让李世民极为不满,因此在李世民建立唐朝后,苏威前往长安请求拜见,但依然被拒之门外。最终,苏威于623年在长安病逝,享年82岁。
苏威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从隋朝的权臣到唐朝的落魄老臣,最终未能避免历史的波动与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