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当选日本首相,引发了广泛关注。占豪曾预言,高市早苗当上首相后,日本的未来将面临严重挑战,可能的结局是她自己早完,或者日本的政治局势早完。高市早苗因其极端的亲美反华立场,受到了高度关注。占豪也给她取了个“高市早完”的名字,寓意她的政治立场极端,且不利于中日关系的稳定。
高市早苗长期以来否认日本的侵华历史,曾将“九一八事变”后的侵略行为称为“自卫战争”,公开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并否定承认侵略历史的“村山谈话”。在台湾问题上,她曾多次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并推动日台实质性合作。她还长期参拜靖国神社,并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威胁,主张与美国共同遏制中国。因此,高市早苗被认为是自中日建交以来,最反华的日本首相。
高市早苗当选首相,实际上是日本政治风向的一次重大转变。在占豪看来,虽然日本公明党退出了执政联盟,但除了她之外,没有其他人能够担任首相。10月21日,在日本临时国会的首相选举中,高市早苗当选为日本第104任首相,也是日本的首位女性首相。她的上台标志着日本的政治进一步右倾化,这一变化源于美国对日本的战略压力,也意味着中日关系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为何高市早苗能够当选日本首相?
要理解高市早苗的当选,首先需要回顾石破茂的政治路线。石破茂在上台之前,曾主张日本要追求更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应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压力。这个立场与日本的现实需求高度契合,因此石破茂在当选后,试图加强日本的战略自主性,推动“亚洲版北约”以及改善中日关系。然而,石破茂的执政并未稳固,遭遇了政治僵局和选举失败,最终在执政不到一年后辞职。
石破茂的失败导致日本政治的极端化,高市早苗的上台显得自然而然。她的亲美、反华立场恰好契合了日本在面临美国压力时的政治需求。她的上台,代表了日本政治方向的右转,且她的外交政策将更加激进。随着公明党退出,维新会成为她的合作伙伴,这进一步增强了她的右翼政治色彩。
高市早苗的极端反华立场
高市早苗的反华立场并非偶然,而是她政治生存的核心逻辑。在国内,她提出的“早完经济学”主张通过扩大财政和货币宽松来刺激经济,但这种政策可能加剧日本财政赤字并引发日元贬值。此外,她曾表示“放弃工作与生活平衡”,强调“工作、工作、工作”,这引发了日本民众,特别是“过劳死”家庭的广泛反感。她的言论和政策导致了广泛的社会争议,也使她的执政基础更加动摇。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高市早苗不仅依赖亲美政策,还通过对华强硬态度来凝聚民意。在日本,右翼势力的崛起与社会思潮的右转密切相关。高市早苗与极右翼政党维新会的合作使得她的反华立场更加坚定,并成为她政治路线的一部分。
中国的应对策略
面对高市早苗政府可能带来的对华挑战,中国已经提前做好了战略准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中日双方应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提出双方应加强互信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此外,中国还在琉球问题上展现了更加积极的立场,推动国际社会关注冲绳民众的原住民权益,并在联合国会议上公开表态。
中国的这些措施显然是为了应对可能来自日本的政治挑战,并提前为未来的区域局势变化做好准备。中国在外交、法理和舆论等方面都已构建了应对框架,以确保在中日关系面临新的冲突时,能够作出有效反应。
总结来说,高市早苗的当选代表了日本政治的一次重大右倾转变,她的亲美、反华立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的战略需求,但也可能为日本带来政治和经济的重大风险。中国方面已经做好了相应的战略预判,并准备采取措施应对可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