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梁(555年~58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西魏在江陵所立的傀儡势力,史称西梁,又称后梁。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萧琮,出身兰陵萧氏,是西梁(后梁)朝末代皇帝,史称后主。作为梁宣帝萧詧之孙,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子,隋炀帝皇后萧氏的兄弟,萧琮归降隋朝后,最终结局如何呢?
一
具体来说,根据史料的记载,萧琮生性宽仁,待人大度,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学识渊博。又善于骑马射箭,令人伏在地上举起贴子,萧琮飞马而射,能十发十中,举贴的人也不感到害怕。西梁建立后,萧琮初封东阳王,不久册立为皇太子。
开皇三年(583年)五月初八日,此时隋朝已经建立,为了和其交好,西梁孝明帝萧岿派太子萧琮出使隋朝,祝贺隋朝迁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南北朝后期,西梁本就实力弱小,如果再得罪强大的隋朝,无疑会加快自身的灭亡进程。,
开皇五年(585年)六月,萧岿去世,太子萧琮继位,年号广运。得知这一消息后,隋文帝杨坚赐玺书给萧琮,勉励萧琮,让他要多自我限制,对百姓多施恩惠,以礼治国安邦。对此,在笔者看来,此时的西梁已经臣服于隋朝,这可以说是名存实亡了。
开皇五年(585年),萧琮派遣大将军戚昕率领水军偷袭陈朝的公安郡,没有攻下而回。隋文帝征召萧琮叔父萧岑入朝,以为大将军,封怀义郡公,并将萧岑扣留在长安,设置江陵总管以便监视萧琮。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西梁大将军许世武秘密联合陈朝将领荆州刺史、宜黄侯陈慧纪,事情泄露后被杀。
二
开皇七年(587年)八月,隋文帝征萧琮入朝。萧琮率领群臣百官二百多人由江陵出发,父老百姓没有不流泪的,都说萧琮如楚怀王一样不再回来。从这一角度来看,萧琮平时在西梁还是比较得人心,也即没有像其他亡国之君一样胡作非为。同年八月十八日,萧琮到达长安。
不过,隋文帝趁着萧琮等离开西梁,派遣大将武乡县公崔弘度率军戍守江陵。崔弘度军到达鄀州后,萧琮叔父太傅、安平王萧岩,弟弟荆州刺史等人害怕崔弘度趁机袭取江陵,于八月二十三日派遣都官尚书沈君公向陈慧纪请求投降。
同年九月十八日,陈慧纪率军抵达江陵城下。九月十九日,萧岩、萧瓛等人带领西梁官吏、百姓共十万人投降陈朝。虽然萧琮比较倾向于隋朝,但是,西梁的将士显然更愿意归降南朝陈。
隋文帝得知此事后,十分愤怒,于是下令废黜西梁,派遣尚书左仆射高颎前去聚集安置没有投降陈朝的百姓;并下令给西梁宣帝萧詧、西梁孝明帝萧岿各十户人家守护陵墓;还任命萧琮为上柱国,封爵莒国公。而这,意味着西梁彻底告别了南北朝这一历史大舞台。
到了开皇十四年(594年)闰十月二十三日,隋文帝下诏,由于北齐、西梁、陈朝三国帝室的宗庙祭祀废绝,命令萧琮和原北齐高平王高仁英、原陈朝皇帝陈叔宝三人分别按时负责祭祀,祭祀时所需要的器物,由朝廷有关部门主管官吏供给。
三
隋文帝杨坚在位时,因为宽厚的策略,这促使萧琮等亡国之君获得了不错的待遇。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去世,其子隋炀帝杨广即位。虽然杨广残暴不仁,但是,萧琮因为是隋炀帝皇后萧氏(萧皇后)兄弟的缘故,所以特别受到隋炀帝的亲近器重,被任命为内史令,改封为梁公。
萧琮的同高祖父以下的族人,都按才能提拔任用,萧琮的几个兄弟都在朝廷作官。萧琮性情淡泊高雅,不认真处理事务。退朝后,只是放纵饮酒而已。不过,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态度反而可以打消杨广的疑虑。
最后,萧琮虽客居长安,但与北方的富贵之家相比,也没有不如的地方。萧琮曾和上柱国贺若弼交情很深,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以诽谤朝政诛杀贺若弼。贺若弼死后,民间有童谣说:“萧梁家又要兴盛了。”
在此背景下,隋炀帝由此忌恨萧琮,于是将其废黜为庶民,不久之后,萧琮去世。隋炀帝追赠他为左光禄大夫。义宁二年(618年),萧琮的侄子萧铣称帝,追谥叔父萧琮为孝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