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高祖刘邦
刘邦,字季,生于公元前256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在位时间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刘邦被追谥为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起步并最终登上帝位的皇帝,打破了贵族出将入相的传统,开创了汉朝的盛大篇章。
二、汉惠帝刘盈
刘盈,字盈,生于公元前211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嫡长子。母亲是吕雉。刘盈在公元前194年至前188年期间担任皇帝,时年年幼的他,由于吕后吕雉的辅政,掌控了实权。他的谥号为孝惠皇帝,葬于安陵。
三、前少帝刘恭
刘恭,汉惠帝刘盈的长子,生于公元前190年,年幼时便被立为皇帝。公元前188年到前184年,他在位期间,由于年纪过小,朝政完全由吕后垂帘听政。他的统治时间短暂,仅为四年。
四、后少帝刘弘
刘弘,汉惠帝刘盈的第四子,生年不详。刘弘在公元前184年到前180年短暂地成为皇帝。然而,因他年纪尚小且一直未能展现出明显的治国能力,后宫与朝臣中对于他是否真是刘盈的亲生子产生了很大争议。前180年,吕雉去世后,朝廷认为刘弘并非刘盈亲生,最终废除了他。
五、汉文帝刘恒
刘恒,字恒,生于公元前202年,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亲薄姬。刘恒在公元前180年至前157年期间担任皇帝,在位期间他提倡节俭,励精图治,开创了“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之一。刘恒的谥号是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霸陵。
六、汉景帝刘启
刘启,汉文帝刘恒的嫡长子,母亲窦氏,生于公元前188年。他继位后,在位期间推动了汉朝的盛世局面,确立了“文景之治”的基础,保证了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刘启的谥号为孝景皇帝,庙号景宗,葬于阳陵。
七、汉武帝刘彻
刘彻,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生于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到前87年,他作为汉朝的皇帝,推行了强有力的对外政策,打败匈奴,开辟了西域道路,实行大规模的政治改革。他提出的“独尊儒术”政策,成为后世的治国理论。刘彻的谥号为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八、汉昭帝刘弗陵
刘弗陵,生于公元前94年,是汉武帝刘彻的第六子,母亲钩弋夫人。前87年继位,前74年去世。刘弗陵的统治时期,依赖外戚霍光的辅佐,实施“昭宣中兴”,使国家恢复了稳定。刘弗陵的谥号为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九、汉废帝刘贺
刘贺,汉武帝刘彻的孙子,生于公元前92年。他在位时间极短,仅27天,由于他能力不足,政治混乱,最终被废除,成为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
十、汉宣帝刘询
刘询,汉武帝刘彻的曾孙,生于公元前91年,早年经历了监禁与牢狱之灾。前74年继位,至公元前48年去世。刘询的谥号为孝宣皇帝,在位期间他通过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汉朝的版图,为后世的扩张奠定基础。
十一、汉元帝刘奭
刘奭,汉宣帝刘询的长子,生于公元前74年。他在位期间,从前48年到前33年,国家在他的领导下保持了相对的强盛。然而,尽管国家保持了表面上的繁荣,汉朝的衰退却悄然开始。刘奭的谥号为孝元皇帝,庙号高宗,葬于渭陵。
十二、汉成帝刘骜
刘骜,生于公元前51年,是汉元帝刘奭的长子。他从前33年到前7年在位,虽然国家外部安定,但内部政治腐败,成帝沉湎酒色,忽视政事。朝政大权被王氏一族所掌控,这也为后来王莽篡位埋下了伏笔。刘骜的谥号为孝成皇帝,庙号统宗,葬于延陵。
十三、汉哀帝刘欣
刘欣,生于公元前25年,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他在位期间,从公元前7年到前1年,表面上平稳,但实际上朝政动荡不安。刘欣的谥号为孝哀皇帝,庙号宪宗,葬于义陵。
十四、汉平帝刘衎
刘衎,汉元帝刘奭的孙子,生于公元前9年。在前1年继位,年仅九岁,之后由母亲卫姬扶持。公元6年去世。刘衎的谥号为孝平皇帝,庙号元宗,葬于康陵。
十五、汉末主刘婴
刘婴,汉宣帝刘询的玄孙,生于公元5年,是西汉的最后一位皇帝。在公元6年到公元8年之间他曾短暂统治,但在公元8年,王莽以“汉高祖之命”强迫刘婴禅位,随后改国号为“新”,标志着西汉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