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他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关系,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魏征在643年去世时,64岁的他已经病重多时,李世民为此深感悲痛。他曾感慨地说:“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李世民的态度很快发生了变化,不仅取消了与魏征家族的婚约,还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李世民改变了心意呢?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一、李世民的极尽哀荣
从642年开始,魏征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经常卧病在床,无法正常工作。得知消息后,李世民十分关心,多次派宦官去探望,并且赐予魏征丰厚的药膳,关怀备至。在这一期间,李世民放弃了修建小殿的计划,将原本用于修建宫殿的材料,转而用来为魏征建造正室。此外,李世民还亲自前来探望魏征,病重时,魏征未能向皇帝谢恩,但李世民仍然亲自带着太子李承乾和女儿衡山公主前往魏征家中,准备将衡山公主嫁给魏征的长子魏叔玉。李世民对魏征说道:“公强视新妇!”然而,由于魏征已经非常虚弱,无法作答。魏征去世后,李世民痛心疾首,亲自为他写了碑文,还作了十首挽词,表露出极深的哀悼。
二、李世民的反转
然而,在魏征去世后不久,李世民的态度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他下令将魏征排在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画像的第四位,但不久后却取消了与魏征家族的婚约,同时命人推倒了自己为魏征立的墓碑。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这一转变与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事件密切相关。李承乾的谋反案牵扯了许多官员,其中有两人与魏征有关系,一位是唐朝开国功臣侯君集,另一位是中书侍郎杜正伦。侯君集被杀,杜正伦遭到贬谪。李世民得知魏征生前曾推荐侯君集和杜正伦做宰相,心生疑虑,认为魏征可能与这些人有所勾结。此外,魏征在世时还曾将自己写的奏章交给史官褚遂良,这也让李世民感到不满。
三、李世民的后悔与反思
李世民,虽然是贤明的皇帝,但随着年岁渐长,逐渐变得有些骄纵和固执,尤其是在李承乾谋反事件后,他的疑心和猜忌心越来越重,甚至开始怀疑曾经的忠臣魏征也不可靠。李世民对自己的过错有着强烈的掩盖欲望,他希望将任何不利于自己形象的事情抹去。因此,他选择摒弃魏征,认为他的一些言行可能影响到自己和大唐的完美形象。
然而,在645年,李世民执意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亲自出征,不料战事并不顺利,唐军损失惨重。回军途中,李世民开始反思自己,感到自己未能做出明智的决策,顿时想起了那个曾经经常劝谏自己的人——魏征。李世民感叹道:“魏征若在,吾有此行邪!”他深感自责,立即命人召回魏征的家属,并对他们进行了赏赐,同时命人以少牢祭祀魏征,还复立了魏征的墓碑,以此来表达对魏征的深深怀念和敬重。
李世民在回忆起魏征的忠诚与直言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