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数百个朝代,几百位皇帝,其中不乏贤明的君主,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这些皇帝中,有些英明神武,治国有道,有些则昏庸无能,导致国家灭亡。但有一位皇帝,实在不该当上皇帝,却最终成了皇帝。他就是宋朝的第八任皇帝——宋徽宗赵佶。
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原本被封为端王。宋神宗去世后,由他的第六子赵煦继承皇位。赵煦在位时,也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像是推行改革,收复失地,算得上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本来,赵佶离皇位很远,因为赵煦的哥哥们都还健在,且都做得不错。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赵煦虽然年纪轻轻,才二十五岁就早逝,留下了一个年轻的国家和未成年的继任者。朝廷上下急需一位新皇帝,这时,赵佶被推上了皇位,史称宋徽宗。
赵佶从小就喜欢文艺,热衷书法、绘画、骑马、射箭,甚至喜欢踢球(当时叫蹴鞠)。他是个典型的文武全才,尤其擅长书法和绘画,还创作了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叫做“瘦金体”。今天,他的书法作品价值极高,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要是生活在现代,他完全可以是顶级的文学艺术大师,甚至可以成为体育界的国脚,堪称多才多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并不适合做皇帝。赵佶对政治和军事毫无兴趣,管理国家的事他常常推给别人。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中也能理解——如果不喜欢做某件事,真的很难有动力去做。而且,赵佶也没有一个能辅佐他治理国家的得力助手。最终,宋朝在他手中开始衰败,直到北宋灭亡。
可以说,赵佶本该在艺术和文化的领域中大放异彩,如果他选择了专心从事这些兴趣爱好,他的成就或许会更加辉煌。但他选择了做皇帝,尽管他并不擅长,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动荡和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