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护(513年-572年4月12日),字萨保,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权臣,北周文帝宇文泰的侄子,邵惠公宇文颢的第三子。他的一生充满了权力斗争,成为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实际主宰。
年轻时,宇文护跟随宇文泰参与与东魏的多次战斗,屡次立下赫赫战功。由于表现突出,他先后担任了都督、征虏将军和骠骑大将军等重要职务。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去世,临终时将国家大权交给了宇文护。宇文护随即接管了国家的政务,并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禅位给宇文觉,继而建立了北周。他被封为大司马,晋升为晋国公。
北周建立后,宇文护迅速掌控了政权,展开了大规模的政治斗争。在三年之内,他先后废除了三位皇帝,包括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北周的名臣赵贵和独孤信不满宇文护的专权,暗中策划将他除去,但未能成功,最终两人都被害死。北周的政权逐渐稳定,宇文护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权力,晋升为大冢宰,掌控左右十二军,成为了北周的实质性统治者。
宇文毓(534年-560年5月30日),北周明帝,代郡武川人,宇文泰的庶长子,母亲是姚夫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温文尔雅,但宇文毓实际上内心坚定,有着很强的主见。在担任皇帝后,他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逐步开始掌握一些实权,尽管军权依旧被宇文护牢牢控制。然而,宇文护对宇文毓的权力不满,决定通过暗害来除掉他。
事情发生在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宇文护命令一名名叫李安的厨师在宇文毓的食物中下毒。宇文毓在四月十九日因毒发病危,并在临终时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四弟宇文邕。宇文毓享年仅二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世宗,葬于昭陵。
关于宇文护毒杀宇文毓的历史记载,虽然在当时看似合理,符合权力斗争的模式,但真正的原因远不止于此。史书往往将宇文护刻画为一个冷酷无情的权臣,而事实上,宇文护和宇文毓之间还有一段复杂的私人恩怨。两人曾因争夺同一女子而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这位女子最终嫁给了宇文毓并成为了皇后。然而,这位女子在产子时难产死去,宇文护因此愤怒不已。在这种情感纠葛与权力斗争的交织下,宇文护的毒杀行动似乎更像是一种报复。史书虽然刻画了他的无情与权欲,但却隐瞒了他在个人感情上的一面,将他的形象塑造得更为单一。
下一篇:原创 古代最不应该当皇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