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将根据你的要求,将原文改写为更易读、细节更丰富的版本,同时保持原意并消重处理。正文如下:
---
1. 吴三桂
吴三桂在1644年投降清朝,随后在1673年再次揭竿反叛。五年后,他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但同年秋天便病逝于衡阳。
吴三桂叛乱的消息传到北京,他的长子吴应熊被捕入狱。吴应熊和其子吴世霖随后被处以绞刑。吴三桂死后,其孙吴世璠继承大周皇位,但在1681年兵败,自缢而亡。吴三桂的次子吴应麒则神秘失踪,有传言称他改名为吴启华,秘密隐居在贵州马家寨。
2. 洪承畴
洪承畴在1641年率领13万明军与清军作战,不幸在松山战败被俘。1642年,他选择投降清朝,并在两年后随多尔衮入关,出任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对清朝统一中原功不可没。洪承畴于1665年在家中病逝。
他早年有三个女儿,独子洪士铭生于1631年。降清后,洪士铭与原配夫人李氏一同返回福建安溪老家。1647年,洪承畴以清朝内院大学士身份招抚江南,将福建的弟弟、儿子洪士铭及侄子接到南京。洪士铭于1655年考中进士,被授礼部主事,后于1678年病逝。
3. 孔有德
孔有德原为明朝将领毛文龙部下,毛文龙去世后,他辗转到山东登莱,成为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的部下。1631年,他发动兵变,不久便降清,并携带大量火器和铸炮技术,使清军火器技术大幅提升。
1652年,南明将领李定国围攻桂林,孔有德意识到走投无路,自焚而亡。其独子孔廷训在1658年被李定国处死,唯一的女儿孔四贞得以幸存,被孝庄太后收为养女,封为和硕格格,直至1713年病逝。
4. 李永芳
李永芳原为明朝辽东将领,1618年成为首位投降清(金)的边将。他投降后,为清军出谋划策,多次立下战功,深得历代清帝信任。1634年,李永芳病逝。
李永芳共有九子,其中有记载的包括次子李率泰,官至大学士、闽浙总督,于1666年病逝;三子刚阿泰官至宣府总兵;五子巴颜官至都统。
5. 耿仲明
耿仲明原为毛文龙部将,毛文龙去世后被调隶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1633年,他随孔有德渡海投降清(金)。1649年,因私藏逃人而畏罪自缢。
耿仲明的儿子耿继茂继承靖南王爵位,于1671年病死。长孙耿精忠在1673年随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1682年被凌迟处死;另两位孙子耿昭忠和耿聚忠分别于1686年和1687年去世。
6. 尚可喜
尚可喜同样是毛文龙部将,1633年携军资器械渡海降清(金),并受到重用。1676年,他被儿子尚之信囚禁,随后病逝。
尚可喜育有37子32女,其中有记载的儿子包括长子尚之信,1676年发动兵变夺权,参与三藩之乱,1680年被赐死;次子尚之孝在三藩之乱期间协助清廷平叛,于1696年病逝;七子尚之隆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娶和顺公主为妻,1718年病死。
7. 陈名夏
陈名夏为崇祯朝翰林修撰。李自成入北京后,他投降李自成,随后又投降清朝。1654年,因弹劾被处绞刑,其子被流放东北。
8. 孙之獬
孙之獬在天启朝任翰林院检讨,1628年因牵连阉党被革职。清军入关后,他带头剃发留辫,改穿满装,被授礼部右侍郎。为讨好清廷,他上疏建议汉人剃发留辫,多尔衮采纳,1645年颁布剃发令。
1647年,山东淄川爆发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孙之獬被攻入家中,五花大绑并受刑致死,其全家七口也遭杀害。
9. 马得功
马得功原为明朝总兵,1645年降清,为清平定东南作出重大贡献。1649年升任福建右路总兵,多次击退郑成功。1663年进攻厦门时,被郑成功所杀。
马得功死后,其子马三奇官至潮州总兵,后来病逝。
10. 钱谦益
钱谦益是明朝东林党领袖,官至礼部侍郎。南明建立后,他任礼部尚书。1645年清军逼近南京时,他与柳如是商议投水殉国,但以水冷为由未果,随后剃发投降清朝,获授礼部右侍郎兼管秘书院事。1648年因黄毓祺案被株连入狱,后在柳如是营救下获释。出狱后,他秘密联系反清势力,于1664年病逝。
钱谦益共有四子一女,但三子早夭,仅次子钱孙爱存活,曾任大理评事并病逝。长孙在八岁时去世,另一孙钱锦城名声不详。
---
如果你希望,我可以帮你再做一个更生动易读的版本,用短句和叙事化风格,让历史人物故事更像讲述故事一样流畅。
是否需要我做这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