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中国,大将军是武将中最高的职位,下面就是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尤其是车骑将军,成为了一个较为常见的职务。比如,在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他就授予了张飞车骑将军的职务。而在曹魏的历史中,总共出现过7位车骑将军,其中有3位的结局非常惨痛,而其中一位甚至来自蜀汉。 一、公孙恭
公孙恭的出生和去世年限不详,来自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他是三国时期辽东的割据势力之一,曾担任辽东太守与车骑将军。公孙恭是公孙度的次子,公孙康的弟弟。在公元220年,曹丕即位后,为了争取公孙恭的支持,他派遣使者将其任命为车骑将军,并封平郭侯。 二、曹仁 曹仁,字子孝,出生于168年,来自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他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一位名将,父亲是陈穆侯曹炽,母亲是魏武帝曹操的堂弟。曹丕即位后不久,就撤除了公孙恭的车骑将军职务,将其交给了功勋卓著的曹仁。黄初二年(221年),曹丕再次将曹仁晋升为大将军、大司马。曹仁在223年因病去世,享年55岁。 三、张郃 张郃,字儁乂,生卒年不详,来自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他是魏国的著名将领之一。在太和二年(228年),张郃以右将军身份随曹真参加了抵御诸葛亮北伐的战斗。特别是在街亭之战中,他大败了蜀军的马谡,迫使诸葛亮撤回汉中,因此张郃得以晋升为征西车骑将军。然而,太和五年(231年),司马懿未听张郃的劝告,导致张郃在追击蜀军时中箭身亡。 四、黄权 黄权,字公衡,出生年不详,来自巴西郡阆中县(今四川省阆中市)。黄权最初是刘璋的部下,公元214年刘备统一益州后,黄权归顺了刘备。公元222年,黄权参与了夷陵之战。随着蜀军的失败,刘备退出了战争,而黄权被迫归魏,并被任命为镇南将军。后来,黄权被迁任车骑将军,并封育阳侯。黄权去世于正始元年(240年)。 五、王凌 王凌,字彦云,出生于172年,来自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官员,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子。在魏国中期,王凌曾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然而,随着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王凌因不满司马懿的行为,暗中谋划反击。最终,在嘉平三年(251年),王凌被司马懿派遣的部队讨伐,最终在途中自杀。 六、郭淮 郭淮,字伯济,生卒年不详,来自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他是魏国的著名将领之一,曾击退蜀国姜维的进攻。郭淮在正始元年(240年)被册封为车骑将军,并在后续的战斗中屡立战功。郭淮于255年2月23日去世。 七、孙壹孙壹原本是吴国的宗室成员,曾在东吴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镇南将军和镇军将军等。后来,当孙綝掌权时,孙壹与亲属部曲一起逃亡到曹魏,获得了司马昭的接纳,并被任命为侍中、车骑将军,领交州牧等职务。孙壹的结局悲惨,在259年12月19日(甘露四年11月癸卯日),他被自己身边的婢女所杀,邢氏也因此被杀害。 这七位车骑将军的经历,展现了三国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与军事环境,尤其是他们各自的悲惨结局,或许反映了权力斗争中的不确定性与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