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开国将军中,有12位独臂将军,他们分别是:贺炳炎、彭绍辉、余秋里、晏福生、左齐、朱声达、苏鲁、陈波、彭寿生、彭清云、童炎生、廖政国。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来自其中一位——余秋里将军。
余秋里加入红军是在1929年,他先后担任过红六军团政治保卫队队长和红二军团第6师第18团政委。在长征中,他率领的团是红26军团的先锋部队,表现非常出色。然而,余秋里在长征过程中,左臂受重伤,却顽强坚持,最终成功完成了长达两万里的行军,展示了非凡的毅力。
那他的左臂到底是怎么受伤的呢?故事发生在1936年3月。为了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红二、六军团开始穿越黔滇交界的乌蒙山区。3月12日,余秋里带领红18团按照军团指挥部的命令,前往得章坝截击敌军。然而,在前进途中,部队遭遇敌人猛烈攻击,经过一番激烈战斗,余秋里和团长成功压制住敌人,站在山坡上商讨进攻路线时,突然发现对面的敌人准备开火。
在危急时刻,余秋里毫不犹豫地用左臂将团长拉倒,并大喊:“危险!”然而敌人已经开火,子弹迅速打中了他的左臂。虽然伤势严重,余秋里在简单包扎后依旧继续投入战斗。
战斗结束后,红军命令撤退并进行转移,但为了掩护部队,余秋里带领队伍占领了对面的山坡。就在队伍快要完全占领山头时,敌人又一次开火,这次子弹击中了余秋里先前受伤的左臂。看着那根断骨露在外面,余秋里没有多做停留,继续指挥战斗,直到天黑,确保部队安全撤离。
受伤后,红军卫生部对余秋里进行了简单处理,他开始感到无法忍受的剧痛。虽然伤口腐烂发炎,但由于没有足够的医疗条件,余秋里只能忍痛继续行军。在长征的过程中,他为了减轻疼痛,不得不将伤臂浸泡在冷水中,或者用湿毛巾敷在伤口上。但这些简陋的处理方法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他的左臂越来越严重,甚至开始变得干燥、发黑,身体也因伤痛而消瘦。
尽管如此,余秋里没有放弃,他依然坚持参与战斗和行军,直到1936年9月20日,距离受伤已经过去了192天,军团卫生部终于为他做了截肢手术。那时,他已经拖着一只失去知觉的左臂,走完了长达两万多里的长征路。这种坚韧与勇气,令人敬佩。
即使失去了左臂,余秋里依旧继续为国家奋斗。他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保卫祖国和民族的解放继续战斗。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著名的独臂将军之一。
即便五十年后,西方记者索尔兹伯里听到余秋里将军的事迹,也不禁感叹:“余先生,你真是一个典型的军人,值得敬佩!”余秋里将军的一生,注定了他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传奇人物,他的坚韧、勇敢、忠诚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