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是敌对的两大势力,但曹魏阵营中有一位非常特殊的将领,他与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是深厚的朋友,甚至可以说是生死之交!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将领的儿子也与蜀汉有着某种历史渊源,因为他参与了灭蜀之战,可以算作是蜀汉灭亡的功臣之一。那么,这位曹魏的将领究竟是谁呢?
一、河北的英杰
这位将领名叫牵招,字子经,原籍安平观津(今天的河北武邑)。牵招年少时便拜同乡的乐隐为师,后来随乐隐前往洛阳学习。然而,189年乐隐在“十常侍之乱”中去世,牵招为了替老师办丧事,冒着极大危险将乐隐的遗体安葬。当他返回的途中,遇到了一伙盗贼,身边的其他人纷纷逃走,牵招却主动跪求盗贼饶命,最终盗贼被他的诚意所打动,放他一马。这件事让牵招声名大噪,获得了大家的尊敬。
在此期间,牵招还结识了刘备,虽然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但有一块刻有“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的石碑,说明他们之间有着极为深厚的友谊。所谓“刎颈之交”,指的是彼此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二、投靠曹操
不过,牵招并未选择跟随刘备,而是最初投效了袁绍。回到家乡不久后,他被袁绍征召为督军,从事统领一支特殊的部队——乌丸突骑。这支队伍由少数民族组成,牵招以刚正不阿、严于律己的品行在军中树立了威信。有一次,袁绍门下的舍人犯了罪,牵招毫不犹豫地斩杀了他,事后袁绍并未责怪他,反而对他更加信任。然而,袁绍去世后,袁家内部矛盾重重,牵招决定离开,投向曹操。
牵招的军事才能和管理能力很快得到了曹操的认可。他多次出使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成功劝说了乌丸王峭王放弃出兵,稳定了边疆局势。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牵招继续得到重用,曾任右中郎将和雁门太守。他长期镇守北方,在地方上威名远扬。
三、牵招的儿子与蜀汉的渊源
虽然牵招在曹魏的地位稳固,但由于他与刘备是生死之交,始终受到魏国上层的猜忌。他十分低调谨慎,始终避免与权贵交往,陈寿甚至为他感到遗憾,认为他本应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但最终只担任了一个郡守的职务。231年,牵招去世,留下了两个儿子,其中牵嘉继承了关内侯的爵位。
另一个儿子牵弘,也并不平凡。牵弘是曹魏的一员猛将,继承了父亲的刚毅与勇猛。他曾担任陇西太守,在邓艾的指挥下,他协助防守蜀汉的进攻。263年,邓艾发起了灭蜀之战,牵弘作为曹魏的主力之一,参与了堵截姜维,并随邓艾攻破阴平,最终参与了蜀汉的灭亡。蜀汉灭亡后,牵弘担任了振威护军。
西晋建立后,牵弘继续仕途,曾任扬州刺史、凉州刺史,最后在271年与鲜卑作战时英勇牺牲。
结语
牵招与刘备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的儿子牵弘参与灭蜀的事迹,构成了三国历史中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虽然他在曹魏的仕途并没有达到巅峰,但他和家族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特别是牵弘的勇敢与忠诚,让他成为了三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