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曾感叹,自己倾力培养的黄埔军校学生中,虽然有很多优秀的,却有不少加入了共产党。在这些“黄埔生”中,蒋介石熟知并了解的共产党员包括陈赓、蒋先云、王尔琢、黄公略、左权、刘畴西、许继慎、周士第、宣侠父等人。对于这些曾是自己学员的共产党员,蒋介石既欣赏又憎恨,曾多次试图收买他们,但这些黄埔精英最终都没有跟随蒋介石,而是加入了共产党的行列。
蒋介石的这番感慨并不包括林彪和徐向前,虽然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林彪和徐向前,曾经是黄埔军校时的不起眼学生,根本不属于蒋介石心目中的“宠儿”。他们当时在军校里并不显眼,甚至并非黄埔的优秀学生。
周恩来曾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中,有许多高级将领和黄埔有渊源,包括五位开国元帅、三位大将和八位上将,他们被国民党方面称为“赤黄埔系”。不过,十大元帅中,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人并非黄埔毕业生,而是曾在黄埔担任过职务的领导。而真正毕业于黄埔的元帅,仅有林彪和徐向前。
在黄埔军校就读时,林彪和徐向前的表现并不出色。林彪是黄埔四期的学生,但成绩一般,属于预备军官团,与成绩更好的学生分开。蒋介石当时并未对他产生特别的注意,林彪甚至并未给蒋介石留下深刻印象。徐向前则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但他为人内向、话不多,蒋介石对此人也不看好,甚至认为他“难成大器”。
然而,历史却与蒋介石的预判相反。林彪和徐向前,后来都成为了共产党军队中的军事巨头。林彪成了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徐向前则成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当时的蒋介石,甚至为了能剿灭这些老兵,悬赏高额的价格。直到后来蒋介石才意识到,这些曾经在黄埔军校里恭敬称他“校长”的学生,已经变成了自己无法战胜的敌人。
蒋介石可能对自己未能识别出这两位军事天才感到懊恼。尽管黄埔军校为他们提供了基础,但他们的真正军事才能几乎完全来源于后来的战场实践,特别是在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战斗中,他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华。林彪在毛泽东的指导下,逐步成长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员,凭借出色的军事直觉和战略眼光,迅速从营长升至军长。毛泽东曾多次指导他,林彪总结的战术原则为红军提供了宝贵的军事指导。
徐向前则以其极具胆略的军事决策,成为中国革命的关键军事指挥员之一。他的沉稳和深思熟虑,在关键战役中多次带领红军以少胜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胜利。徐向前也创造了许多战术,结合敌情、地形和民情等实际情况,展开灵活的游击战,并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部分。
尽管林彪和徐向前当初在黄埔军校时并不显赫,但他们最终的成功证明了中国革命实践对军事人才的培养远超过单纯的学术训练。他们的战略战术理念,如“避实击虚,避强击弱”等,都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证明其行之有效。
可以说,林彪和徐向前并非黄埔军校的“宠儿”,而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产物。黄埔的其他优秀学员,包括陈赓、罗瑞卿、许光达等,虽然大部分加入了共产党,但如果他们能活到解放后,很多人也会登上共和国的授勋台。
蒋介石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精心培养的黄埔军校毕业生,许多都投身了共产党,而这既是他的遗憾,也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