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哥伦布日记和奥斯曼帝国与新世界的关系做出简明阐述,主要目的是让更多读者了解这一段历史。
在2014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拉丁美洲穆斯林会议上提到,哥伦布的日记中写到他曾在古巴的一个山坡上看到一座清真寺,并认为这座清真寺是由穆瓦希德哈里发国的探险者所建。然而,埃尔多安并没有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说法。
许多历史学者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哥伦布的描述可能并非字面意思,而是用清真寺的形象来比喻山坡的形状。至今,我们尚未在美洲发现任何比哥伦布更早的清真寺或相关遗迹。
此外,埃尔多安还声称奥斯曼帝国比西方国家更早发现了美洲,他的证据来自于1513年奥斯曼海军上将皮里·雷斯绘制的美洲地图。这张地图不仅标出了美洲的海岸线,还显示了南极洲的轮廓,虽然南极在当时尚未被正式发现。但实际上,这一地图上的南极部分更多是基于当时的猜测。
皮里·雷斯自己解释说,他的这张地图并非全靠自己创作,而是基于他叔叔凯末尔·雷斯的资料。凯末尔·雷斯是通过一名被俘的西班牙水手获得这些资料的,然后皮里·雷斯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需要指出的是,“雷斯”在奥斯曼时期是“海军上将”的称号,意为“领袖”。在现代阿拉伯语中,这一词汇有时指的是“总统”。
1517年,奥斯曼帝国苏丹赛利姆一世征服了马穆鲁克王朝,阿尔及尔的赫兹尔兄弟向奥斯曼称臣,并将统治权交给了帝国。1521年,皮里·雷斯将他绘制的美洲地图呈交给了苏丹苏莱曼一世。这张地图引起了苏莱曼的兴趣,同时也与奥斯曼帝国海军在地中海的扩张密切相关。
赫兹尔兄弟中的巴巴罗萨·海雷丁海军上将帮助奥斯曼帝国征服了突尼斯,还接纳了大量来自安达卢西亚的摩尔难民。1538年,巴巴罗萨在普雷韦扎海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由神圣同盟联军(包括西班牙、威尼斯、教皇国等组成)组成的庞大舰队,确立了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
普雷韦扎海战中的神圣同盟舰队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然而其指挥官多利亚的犹豫不决导致了这支强大舰队的溃败。反观海雷丁,他凭借敏锐的判断和灵活的战术,以相对较少的战舰和兵力大获全胜。
此战后,神圣同盟解散,威尼斯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苛刻的条约。威尼斯不得不赔偿30万杜卡特金币,并割让了所有失去的领土。海雷丁进一步加强了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
海雷丁不仅在海上取得了胜利,他还帮助奥斯曼帝国盟友法国打击神圣罗马帝国。双方联手在尼斯地区会师,并且奥斯曼帝国还在土伦获得了一个冬季驻扎基地。
然而,奥斯曼帝国在大西洋的扩张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在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虽然奥斯曼帝国曾经试图在南非建立殖民地,但由于过高的维护成本,这一计划最终被放弃。奥斯曼海军开始尝试进一步拓展势力范围,甚至在1627年袭击了英格兰、丹麦和挪威,并出现在冰岛附近的海域。
尽管如此,奥斯曼帝国并未对美洲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或贸易。其内政、海军的优先事项以及在印度洋的屡战屡败,使得奥斯曼最终决定放弃进一步的扩张。奥斯曼帝国的“新大陆计划”也因此被搁置,转而集中资源应对其他更为紧迫的事务。
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尽管奥斯曼帝国一度有过雄心勃勃的海上扩张计划,但由于现实的限制和代价过高的原因,最终未能真正实现其在新大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