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21日,列宁因中风去世,享年53岁。作为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奠基人,以及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者,列宁一生备受后人尊敬。然而,他去世后,苏联的命运却逐渐偏离了理想轨道,走向了解体的深渊。
这一切的转折点,开始于斯大林掌握了苏联最高权力。事实上,在列宁临终之际,他已经预见到斯大林可能会给共产主义带来极大的破坏。为了防止斯大林滥用权力,列宁甚至多次提出建议,要求将斯大林调离重要职务。但由于无力对抗复杂的权力斗争和斯大林逐渐膨胀的权力,列宁最终只能以沉痛的心情离开人世。
如果列宁当时还在,或许斯大林会有所顾忌,但列宁去世后,斯大林的权力迅速膨胀,他开始不受约束地实施集权,并且毫不犹豫地发动大规模的肃反,清除一切被视为威胁的人。斯大林时期的肃反运动持续了几年,其间,数以百万计的苏联人遭到杀害。特别是那些拥有权势、资历深厚的人,更是斯大林的重点打击对象,因为在他看来,唯有这些人可能威胁到他的统治。
尽管肃反运动只持续了短短两三年,但斯大林的暴力手段却贯穿了他后半生。1946年,斯大林开始对苏联著名的军事指挥官朱可夫心生杀意。为了探探朱可夫的底线,斯大林先发动了一次试探。然而,结果显示,如果他真对朱可夫动手,势必会引发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波。
朱可夫是苏联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屡建奇功,指挥了包括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和柏林战役等在内的多场关键战役,被誉为“战神”。朱可夫的功绩巨大,身上的勋章也多得几乎挂不下。他曾多次出席高层会议,胸前挂满了这些荣耀的象征,堪称苏联军队的象征之一。
战后,斯大林决定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以庆祝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胜利。虽然斯大林本来打算借阅兵来压制朱可夫的风头,让自己成为苏联的“唯一英雄”,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反而让朱可夫的形象更加亮眼。特别是这次阅兵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检阅军队的领导人必须骑白马,这一传统来源于曾经的元帅布琼尼。而斯大林并不擅长骑马,尽管年纪已大,他依然决定练习。然而,练习过程中,斯大林摔了下来,导致他根本无法完成骑马任务。最终,斯大林不得不让朱可夫代替他检阅部队。
在阅兵当天,朱可夫骑着白马,气宇轩昂地检阅部队,成为全场的焦点。斯大林心中充满了嫉妒,甚至开始考虑除掉朱可夫。然而,朱可夫在军中的地位极为稳固,斯大林明白如果贸然动手,可能会引发苏军内部的剧烈反应,从而威胁到他的统治。因此,斯大林采取了试探性的手段,准备给朱可夫栽赃。
1946年,斯大林通过情报得知,有一列来自德国的火车被截获,车上载满了各种贵重物品,而这批货物的主人正是朱可夫。借此机会,斯大林指派亲信捏造罪名,称朱可夫与西方国家有勾结,意图颠覆苏联政权。朱可夫对此无法反驳,只能等待他人的援手。
在这危急时刻,曾与朱可夫有过矛盾的苏军高级指挥官科涅夫站了出来。他为朱可夫辩护,指责斯大林的指控是完全无根据的。随着越来越多的苏军将领,如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等纷纷为朱可夫发声,斯大林最终意识到,如果他坚持清除朱可夫,可能会引发军队的强烈反应,甚至动摇自己的统治根基。因此,斯大林不得不将朱可夫贬职,派往远离中心的边疆地区担任司令员。
这一事件标志着斯大林与朱可夫之间的斗争并未结束,且透露出斯大林的政治手段与对权力的无情追求。
参考资料:《朱可夫传》、《斯大林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