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刘华清从旅长调任到第11军军部,担任政治部主任。传闻是被一位最高层领导亲自点名提拔的。随后他随军参加渡江战役,从安徽一直打到了浙赣线。 5月初,渡过长江后,他随军部向龙游、汤溪出击,和友军并肩对金华发起围攻。此时敌军已处于溃败态势。5月5日,33师解放遂安,部队继续推进到金华地区,抢占金华桥,11军军部和三兵团顺利进入金华市。刘华清被任命为金华市军管会主任,负责战后城市的治理与安置工作。 刘华清称自己没想到会这样:当时还在学习怎么做城市工作,结果就接到新的调令,让他去二野(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任职。早在红军时期,他就一直在搞政工工作,做过宣传员、机关科长,后来在解放战争后期才到6旅当旅长,逐步成为军事将领。离开野战军去办军校,对他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心里落差。“过去在高层机关呆得多,现在还想继续在野战部队打仗。”他在11军任职时间并不长,军长曾绍山、政委鲍先志等都对他很满意,也不愿意让他走。下级部队的反映也不错。于是他向三兵团总部请愿,希望留下来继续在11军工作。
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是他的湖北老乡,也不想让他走,便和兵团政治部主任阎红彦商量后,分别打电话给野战军总部参谋长李达,请求把刘华清留下来。李达不同意。刘华清只好服从组织决定,离开11军走马上任。 5月下旬,刘华清到了南京,见到了二野司令员刘伯承和李达参谋长。刘伯承说:“你的新岗位,是去二野军大校担任党委书记兼政治部副主任。”他接着解释说,如今解放了大片地区,部队扩大,建军建政都需要大量干部,解决干部问题是当前最紧要的任务,因此要你去招兵买马,扩大队伍,越多越好。李达则说:“现在学生陆续报到,人数很多,但没有房子住、没有饭吃、缺教员、少干部。你去,先把住房、吃饭的问题解决好,教育训练的工作也要准备好。”刘华清一听到这里,觉得事关重大,立刻就赶赴二野军大报到。 他万万没想到,这次去办军校,竟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一年以后,他奉命去大连海军学校任职,又被中央选派去苏联海军学院深造。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他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学成回国后,他长期在海军及其相关单位任职,最终成为海军司令员,1988年9月晋升为上将。 回顾当年从野战军跳转到办军校,刘华清后来感慨道:“当时确实不愿离开野战军,想继续打仗,没想到却去了海军,完全是另一番天地。要感谢的,是李参谋长和刘司令员,他们眼光远大,看到的问题也更深远。”相关记述与背景 陈冠任等人著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书中对刘华清与刘伯承之间鲜为人知的私人关系做了记述。该书曾是出版方的年度畅销书,长期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