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
百年工运人物记
第九期
赵一曼:甘将热 血沃中华
说起工运史上的领导人,大名鼎鼎者比比皆是。但你知道吗?抗日英雄赵一曼,也曾经做过很长时间的工会干部。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四川省宜宾县人。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奉调到东北领导工人斗争。在工人中间享有崇高威望的赵一曼,1932年秋至1934年春,曾在哈尔滨市总工会工作。
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的赵一曼塑像。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1932年2月,日军侵占哈尔滨。一些日伪军警横行霸道,不仅乘电车不买车票,还殴打、辱骂、剥削电车工人。1933年4月2日晚,哈尔滨一名伪满宪兵拒不买票,殴打电车售票员。电业局知道后,非但不同情伤者,还声言开除他。一时间,群情激愤。
消息传来,赵一曼立即赶往电车厂,连夜指导大罢工。200多名工人齐聚食堂,紧急刻印《电车工人告哈尔滨市民书》和各种宣传材料。工人们走上街头,张贴揭露日伪军警、宪兵丑恶行径的标语和宣传画,向全市民众宣告罢工行动。次日一早,街上不见一辆电车。
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日伪统治当局只好同意工人们的复工条件,包括给受伤工人抚慰金,撤换宪兵队长,交出凶手等。
赵一曼很有智慧,懂得沟通技巧,擅长做群众工作,曾多次与工会骨干谈话,发展工会成员,领导工人开展反日斗争。
在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二楼,赵一曼烈士事迹展区,有一处场景复原,透过一个火车的窗口望去,一位短发女士坐在车厢内,桌子上放着一张纸和一支笔。
这个复原场景名为“最后的叮咛”,展现的是1936年8月2日凌晨,赵一曼被押上开往珠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的火车后,她要来纸笔给儿子写下遗言的时刻。
这是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非原件)。新华社发(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供图)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被俘。
此后,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敌人对赵一曼用尽各种酷刑,却始终没能从她嘴里得到半个字。
1936年8月1日夜,赵一曼被敌人押上开往珠河的火车。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年幼的儿子,于是提笔写下:“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赵一曼和儿子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赵一曼牺牲了,但她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留下的七律《滨江述怀》仍飘荡在白山黑水间: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来源:全国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