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很快会就是否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做出最终决定。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俄罗斯方面强烈反应。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在10月7日警告称,这一步会把局势“严重升级”,但他同时认为这并不会改变基辅的根本处境。佩斯科夫还提到,部分型号的“战斧”曾被改装为可携带核弹头,这一说法又让紧张氛围升级。
不过,需要澄清的是,美国能够携带核弹头的陆基“战斧”(即BGM-109A)早在2013年就已全部退役,陆基发射车在更早的冷战时期就已经被销毁。换言之,关于“战斧可携带核弹头”的说法有其历史背景,但并不是针对目前现役的海基或空射型号的直接警告。
回顾事态经过,《金融时报》报道说,特朗普曾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询问:如果给武器,乌克兰能否打到莫斯科或圣彼得堡?据称,泽连斯基的回答是——只要有合适武器,他们就能做到。报道还说,泽连斯基曾要求美国提供“战斧”,并把它视为迫使俄罗斯回到谈判桌上的一种手段。10月6日,特朗普在回应类似问题时表示自己“总体上已经作出决定”,但他还想知道乌克兰会把这些导弹用到什么地方,会向哪里发射——他称这需要“问清楚”。
俄媒《观点报》指出,特朗普有意让乌克兰通过欧洲国家购得“战斧”并运入国内。文章列出“战斧”常见数据:弹头约400–450公斤,射程可达约2500公里,这样的射程理论上能够覆盖包括莫斯科在内的俄罗斯纵深目标,因此会显著增强乌克兰的远程打击能力。相比之下,乌军目前服役中射程最远的巡航武器是英法提供的“风暴阴影/斯卡普”系列,射程在250公里以上;另外,乌克兰还大量使用各种改装的远程无人机,但这些无人机通常只能携带50–100公斤的弹头,打击效果有限。
普京也提出警告,称美国如果向乌克兰提供“战斧”,会破坏俄美首脑峰会后出现的积极势头。他强调,如果没有美军或其他外国专家的直接参与,乌克兰难以有效使用这种精确巡航导弹。俄方专家解释说,发射“战斧”前需要基于高精度的三维地形数据绘制进攻航线,而这些地图属于高度机密,不太可能完整移交给乌克兰;因此,准备和发射环节很可能需要外国技术人员参与——比如美英专家的直接支援。
同时也要看到技术层面的问题。即便是现役的先进“战斧”版本,它的性能与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广泛使用的X-555、X-101等巡航导弹大致相当。实战经验显示,这类亚音速巡航导弹的突防能力并非无懈可击:在多次交锋中,有巡航导弹被成功拦截的记录。因此,俄方军评认为,即便乌克兰获得“战斧”,它们可能主要用于打击俄方后方的纵深目标,但对改变整体战局的威胁并不一定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大。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不少关键型号早已退役,乌军也缺乏海上发射平台,为什么俄罗斯会对“战斧”如此敏感,甚至搬出可以携带核弹头的陈年史料来警告?一些分析认为,真正让莫斯科担心的并不是单一型号的“战斧”本身,而是美国可能借此打开向乌克兰提供更先进远程打击武器的大门——比如隐身低观测、突防能力更强的空射导弹(报道提到的JASSM系列就是例子),这些武器对发射平台要求低,能被乌克兰现有或未来的飞机挂载,从而扩大实际打击范围。换句话说,单发的“战斧”也许威胁有限,但它可能预示着西方更进一步扩大对乌远程打击能力支持的可能性,这才真正触动了俄罗斯的敏感神经。
总体来看,围绕“战斧”的讨论既有历史事实,也夹杂着政治和战略考量:历史型号的核能力和冷战遗留设备确实存在记录,但如今的现实是技术、运输、发射平台和情报支持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件事远不只是“给或者不给一枚导弹”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