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00年夏天,义和团的旗帜在直隶大地上飘扬,杀声在每个城市的街头巷尾回荡。教堂被焚毁,洋人被杀害,铁路被摧毁。义和团的信念几乎“刀枪不入”,他们信誓旦旦地挑战一切。
八国联军的军队踏入了北中国的土地,从天津打到保定。就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刻,一名叫廷雍的中年满族官员,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上。他究竟做了什么,让八国联军决定把他送上断头台?
廷雍,生于1853年,出自满洲正红旗觉罗家族。这个家族的荣光随着清朝的衰退而逐渐黯淡。从小他成绩平平,但凭借着旗人的身份,他勉强在京城的科举中过关,成为了一名贡生。他的家庭并不显赫,才学平庸,但在清朝的官场上,懂得察言观色,明白如何顺势而为,这比任何才能都重要。廷雍小心翼翼地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升迁,终于在1900年担任了直隶按察使。
这个职务看似不高,却掌管着一方的刑狱事务,关键时刻可以左右一地的命运。然而,正是在这一年,义和团的乱局让他卷入了风暴的中心。
义和团的风暴
1900年春天,直隶大地如同一座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义和团自山东一路杀至直隶,声势浩大,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成千上万的人涌入村镇,烧教堂、杀洋人、破坏铁路,坚信自己“刀枪不入”,用赤手空拳与洋人的枪炮对抗。
廷雍原本觉得这不过是地方上的骚乱,难成大气候。但当义和团的队伍愈发壮大,直隶各地传来教堂被烧、洋人被杀的消息时,他意识到,这场暴动已经无法忽视。
6月的一天,一群教民冲进了廷雍的衙门,跪倒在地,哭喊着诉说义和团抢粮烧房、杀害家人的经过。教民们的脸上还有鲜血未干,有的甚至怀抱着死去的孩子。
廷雍眉头紧锁。他知道,义和团背后有朝廷的支持,甚至有慈禧太后的默许。而这些教民大多是被外国传教士改信基督教的中国人,在拳民眼中,他们是“叛徒”,是“二毛子”。廷雍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安抚了这些教民,并让他们离开。他心里清楚,自己必须在教民和义和团之间找到平衡,否则这场乱局将把他拖下水。
面对挑战
不久后,廷雍迎来了第一个重大挑战——上级直隶布政使廷杰。两人平日关系较好,但在如何处理义和团问题上,意见分歧越来越大。
廷杰主张“镇压义和团”,认为:“洋人虽可恨,但拳匪更难控制,他们的暴行已经造成了大乱。”然而,廷雍却不同意,他认为:“义和团背后有朝廷支持,镇压他们只能暂时平息,长远来说难以维持。”两人激烈争论,甚至在直隶府衙内大声对峙。廷杰气愤地骂廷雍是“贪生怕死”,而廷雍则冷冷回应:“扶义和团,也许能保一时平安;镇压拳民,你我的脑袋都保不住。”
廷雍的这一番话并非妥协,而是他基于当时局势的判断:镇压义和团不仅会使清廷与拳民彻底决裂,还可能激怒朝廷内部的大臣。拳民虽然暴乱,但如果利用得当,也许能成为清廷对抗洋人的一股力量。
随着局势的恶化,保定城的安全开始堪忧。6月底,义和团越来越多地涌入保定,他们在街头游走,寻找洋人和教民,许多教堂被焚毁,教士和教民被杀害,整个城市弥漫着恐怖的气氛。
绝望中的选择
廷雍迅速做出决定,下令关闭城门,试图阻止义和团继续进入,同时加强城内的巡逻保护剩下的教堂和教民。但这些措施显然无法长期奏效。义和团的队伍越来越大,他们甚至在城外的城隍庙集会,扬言要铲除洋教,并要求廷雍交出藏匿的教民。
面对压力,廷雍决定采取拖延战术。他将教民集中保护在隐秘的地方,派人和拳民进行谈判,希望能缓解他们的情绪。但他知道,这种办法只是权宜之计,问题迟早会爆发。
天津失守
7月,天津失守的消息传到保定。八国联军攻破了这座北方重镇,直隶总督裕禄自杀,整个局势急转直下。廷雍知道,联军的下一站,很可能就是保定。
就在这时,朝廷下达了命令:直隶总督空缺,廷雍被任命为“护理直隶总督”,临时接管整个直隶的防务和政务。手握圣旨的他,心里清楚,这份命令并非荣耀,而是一项生死差事。
保定沦陷
10月初,保定城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街头的义和团火把高高燃起,敲锣打鼓,声势浩大。外面的百姓紧闭门窗,任何人都不敢发出声音。廷雍得知,联军已经攻占了北京,步步逼近保定。而朝廷没有援军,也没有进一步的指示,他派出的信使连城门都难以突破。
他知道,保定城怕是难以守住了。义和团的刀枪和清军的弓箭,面对洋人的火炮,脆弱得如同纸张。于是,廷雍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关闭所有城门,实行全城戒严,试图争取时间。
最终选择
10月16日,联军的通牒到达保定,要求廷雍开城,并交出义和团的领袖和教民。如果拒绝,保定将血流成河。面对联军的威胁,廷雍依然选择不回应通牒,决定拖延时间。义和团已经把他逼入死路,无论如何选择,他都将被历史审判。
几天后,联军发起总攻。保定城的城墙在洋人的火炮下迅速崩塌,联军从城外涌入,义和团的队伍无法抵挡,最终败北。
廷雍站在府衙的后院,听着远处的喊杀声,面无表情。亲信建议他逃走,但他摇头说:“我的命,早已在这里断了。”
10月23日,保定彻底沦陷,联军占领了城市,四处搜捕清朝官员和义和团成员。廷雍被俘,但他没有反抗,也没有自尽。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该担的责任,一定会担。”
他被带到临时指挥部,在那里,联军审问他。很快,廷雍成了焦点,他被认为要为义和团的暴行负责,最终被判处死刑。
结局
11月6日,廷雍被处决。行刑地点选在凤凰台,这座高台可以俯瞰整个城市。人群围观,有人哭泣,有人转身离去。廷雍面无表情,站得笔直,低声说:“动手吧。”刽子手的一刀下去,头颅滚落。
他死后,妻子燕佳氏听闻噩耗后自尽,未留下一句遗言。廷雍的遗体被送回北京,家人举行了简单的葬礼。据说,他的坟墓中藏有一个银制的人头——这是家人为了替代真实的头颅所打造的。
保定的城隍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