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有五位副手,每一位都十分杰出,都是中国开国的重要人物,其中四位是开国上将,而最后一位的名气也非常大。1955年授衔时,有人觉得陈赓的晋升为大将不太合适,认为他不如其他大将,但谁能想到,曾经是陈赓副手的人,最终都成了赫赫有名的开国将军。
这五位副手分别是谁?其中最后一位副手又是何许人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英雄的真实身份。
一、陈赓的大将之路
1955年,陈赓在怀仁堂的授衔仪式上,获得了大将军衔。他是开国大将中排名第四的,前三位分别是粟裕、徐海东和黄克诚。虽然大将这一职级已经很高,但还是有人觉得陈赓不应该获此殊荣。有些人认为,陈赓虽然资历老,文化水平高,曾经留学国外,因此有潜力获得元帅的称号;也有人认为,作为黄埔军校一期的学生,陈赓的同学如徐向前元帅和林彪元帅都已经成为元帅,为什么他只晋升为大将呢?
于是,陈赓的晋升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有人甚至调侃道:“曾经的‘黄埔三杰’之一,现在怎么还不如学弟了?”对此,陈赓并不在意,他笑着回应:“我这个大将可不一般,徐老虎和许和尚可是我的部下!”
这里说的“徐老虎”指的是徐海东大将,而“许和尚”则是许世友上将。很多人以为陈赓在开玩笑,但实际上,徐海东和许世友确实曾经是陈赓的部下,尤其是许世友,他曾是陈赓的副手之一。
二、许世友和陈赓的合作
红军时期,陈赓在红四军担任12师师长,负责管理红34团、35团和36团。许世友是34团团长,而徐海东是36团团长。陈赓和许世友之间的交情很深,陈赓刚到红12师时,就看到许世友在操练,他指出了许世友训练中的问题,这让许世友很是惊讶,因为陈赓看起来文质彬彬,没想到竟然能洞察到这么多细节。
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之后,许世友被调往八路军担任副旅长,而陈赓则是386旅的旅长。两人合作无间,打出了许多漂亮的战役,比如1939年的香城固伏击战,这场战役成为了平原战役的经典之作。
1955年,许世友凭借突出的战功,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开国将军。许世友脾气火爆,直言不讳,很多人都和他相处不易,然而与陈赓的关系却非常融洽。陈赓的领导风格很有魅力,许世友深受其尊重,这也显示了陈赓作为领导者的真正能力。
三、其他四位副手
除了许世友,陈赓的大将生涯中还有其他四位副手,他们分别是杨得志、陈再道、郭天民和王近山。
1. 杨得志
杨得志是陈赓的老战友。早在1935年,杨得志就作为副师长与陈赓合作,在红1师共同作战。尽管陈赓在长征前受伤,不能随时参加战斗,但杨得志主动承担了许多任务,帮助陈赓完成了多次侦察任务。两人的关系既是战友也是朋友,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时刻,甚至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次,陈赓和杨得志赛马,杨得志骑马时摔伤了,陈赓紧急将他送医。这种情谊一直延续到建国后,杨得志成为开国上将,而陈赓也稳坐大将之位。
2. 陈再道
陈再道与陈赓在抗战期间合作密切。1938年,陈赓在386旅担任旅长,陈再道则是副旅长。两人配合默契,多次取得胜利。在陈再道离开时,陈赓还给他留下了一句特别的叮嘱:“不仅要打胜仗,还要找到一个好老婆。”陈再道最终在战争结束后结婚,陈赓也为他感到高兴。建国后,陈再道成了上将,成为武汉军区司令员及铁道兵司令员,展现出极高的领导才能。
3. 郭天民
郭天民最初是聂荣臻的部下,因脾气火爆而与上级关系紧张。在抗战期间,他先后在聂荣臻和刘邓大军中任职,虽然有着不小的才能,但也因性格问题屡屡遇到麻烦。最终,他被调到陈赓身边,成为第四兵团的副司令员。两人在解放战争期间合作顺利,参与了多个重要战役,包括渡江战役等。建国后,郭天民成为上将,并继续在军中担任要职。
4. 王近山
王近山与陈赓的关系最为特殊。抗战期间,他曾因突袭日军战地观察团而获得陈赓的称赞。两人在朝鲜战争中再次合作,王近山担任陈赓的副司令。王近山以勇猛著称,尤其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表现突出,成为了“疯子将军”。尽管王近山在1955年只被授予中将军衔,但他依旧是新中国重要的军事人物之一。
结语
陈赓的大将之位不仅仅是军衔的象征,更代表了他在军事指挥、领导和培养人才方面的非凡成就。尽管王近山的军衔稍低于其他副手,但无论军衔高低,他们都是开国元勋,都是新中国的脊梁。正是因为有这些杰出的将领,中国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迎来胜利,开创出一条光明的道路。他们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