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待官员的容忍度极低,在他的统治下,朝廷几乎成了血腥的代名词,很多案件一审定罪,就可能牵连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即便能免死,也难逃一死。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在定罪时,竟下令抄了杞国公陈德的家,引起了极大震惊——因为陈德当年曾救过朱元璋一命!
陈德的家人对此感到非常不解,尤其是年仅八岁的陈德孙子陈子善,在被押至朱元璋面前时,愤怒地指责朱元璋:“我爷爷当年救了你命,你怎么如此恩将仇报!”这让人不禁疑惑,君臣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朱元璋为何要如此对待曾经的恩人呢?
事实上,事情的真相远不如表面看起来那般简单。陈德的家族问题,其实早有端倪。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的反元斗争已进入白热化,尤其与陈友谅的对抗更为激烈。最著名的鄱阳湖水战便是其中一场关键战役。早在此战前,朱元璋已成功击退了张士诚的进攻,陈德在这场战斗中屡立战功,得到朱元璋的高度重视。接着,朱元璋让陈德随他一同前往南昌支援,准备与陈友谅决战。
这场战斗的规模惊人,陈友谅以六十万大军与朱元璋的二十万大军对抗,而陈友谅的战船体积庞大、威势十足,朱元璋的舰队则相对较小。然而,朱元璋的军队并不因此感到恐惧,他们早已控制了鄱阳湖的出口,陈友谅即便准备充分,也难以逃脱包围。
战斗一开始,陈德就表现出极高的指挥能力,成功俘获了水寨首领姚平章,为战局打下基础。接着,陈德利用小船的机动性突破了陈友谅的阵线,帮助朱元璋展开攻势。
然而,战局却进入了胶着状态,几天的激战下来,朱元璋仍未能够打破僵局。直到朱元璋采纳了部将郭兴的建议,决定采用火攻。在火攻成功后,敌军舰队陷入混乱,陈友谅的大军几乎被全数击溃,但就在朱元璋以为胜券在握时,意外发生了。陈友谅的一员猛将张定边趁机发起了攻击,试图将朱元璋一举击杀。
战船搁浅之际,陈德奋不顾身挡在朱元璋身前,保护其安全,不惜为此受了九箭之伤,直到支援队赶到,朱元璋才脱险。此番生死之交让朱元璋深感陈德的忠诚与勇敢,对他加倍宠爱,给予更多的战斗机会和厚望。陈德也不负重托,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随着陈德的去世,陈家逐渐失去了这层庇护。陈德的儿子陈镛继承了爵位,但由于缺乏显著战功和经验,他在政治斗争中显得稚嫩,最终卷入了“胡惟庸案”中。尽管陈德生前深得朱元璋信任,但他的后代却未能保持低调,反而越来越放肆,最终触犯了朱元璋的底线。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陈镛与胡惟庸的交情引起了朱元璋的怀疑。虽然陈德的忠诚曾为他家族带来庇护,但朱元璋一旦决定惩治胡惟庸,陈家的命运也就注定了。直到洪武二十年,陈镛在西征中战败身亡,陈家再无庇护,最终在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以陈镛曾掩盖重大过失并与胡惟庸勾结为由,下令抄家并剥夺爵位。
这一决定让陈家的后人彻底蒙了,最初反应最快的是年仅八岁的陈子善,他冲到朱元璋面前愤怒质问:“我爷爷当年救了你的命,为什么要抄我们家?”朱元璋听后并没有生气,反而笑了笑,他没有对这个孩子做出更严厉的回应,而是仅仅下令抄家并削爵。
与其他因与胡惟庸有牵连的官员不同,陈德的后代虽然犯错,仍能保命,这无疑是朱元璋为陈德的救命之恩所做的最大让步。尽管陈家最终未能逃过惩罚,但比起其他家族的全族抄斩,已算是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