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3日,《南华早报》发布了一则报道,提到“越南设厂成本已经高于中国大陆7%”。该报道采访了多位在越南设厂的华人企业主。这些企业主在几年前选择去越南投资建厂,主要是因为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低,且能够规避关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纷纷发现,越南的制造成本逐渐上升,甚至超过了中国大陆。曾经带着雄心壮志前往越南考察的浙江商人,也在高昂的建厂成本面前感到力不从心。与此同时,来自日本、欧美等地区的投资者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几年前,越南曾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未来之星,成为外资和华资投资的热门目标。那么,为什么短短几年后,越南的制造成本和投资吸引力反而下降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越南曾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外资。回溯到2010年,越南的平均工资大约是320万越南盾,相当于人民币1050元,而中国的平均工资当时大约是3000元左右。虽然单纯的薪资对比并不能完全反映劳动力的素质,但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距。正因如此,许多外国企业,尤其是台湾、香港以及中国大陆南方的工厂,都将生产基地搬到了越南。
然而,到了2022年,越南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上涨到300多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000元,意味着短短12年内成本翻了一番。而且与中国相比,这一差距已经大大缩小。同时,越南工人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态度不如中国,尤其是在受儒家文化影响方面,差距更为明显。例如,在中国有些地方,工人如果没有完成目标,就会“偷懒”或采取拖延策略,而在越南,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
此外,越南工厂通常采用周薪制,避免在发工资后出现工人不再工作的情况。这种制度反映了越南劳动市场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小型和中型外资工厂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通货膨胀和美元加息的影响
随着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货膨胀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尤其是美元加息的影响,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越南曾大量借债,美国加息使得越南的债务成本上升,进而影响了整体经济稳定性。加息的同时,也导致越南货币的贬值,外资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受到严重打击。许多原本打算继续投资越南的商人,开始转向其他经济更加稳定的地区。
通货膨胀直接推高了生产成本,工厂原定的生产成本可能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增加等因素而超出预算,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如果一个订单约定的价格是1亿越南盾,工厂在制作过程中成本可能从8000万越南盾涨到9000万,最终导致企业亏损。
产业链不完善和房地产市场的压力
与中国相比,越南的产业链不够完整,许多原材料和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运输和沟通成本也相对较高。中国的产业链完备,工厂可以在国内采购到各种配套的设备和材料,从而降低了成本。而越南的产业链还在不断发展,许多企业不得不承担更高的物流和沟通费用。
此外,越南的房地产市场也面临压力。在越南的大型城市,房价已经接近中国一些省会城市的水平。房价上涨直接推高了商业用地的价格,使得新建工厂的成本大幅增加。同时,已有工厂的土地税也在不断上涨,导致企业的财务负担加重。
政策不稳定和对外资的差别待遇
越南的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存在一定的政策倾向。尤其是对韩国资本的优待,使得许多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感到不满。外资在越南的待遇不公平,导致不少外资企业对在越南投资失去兴趣。更严重的是,越南的政局长期不稳定,北方派与南方派之间的矛盾加剧,这也使得未来政策方向难以预测。如果越南进一步亲美,可能会对中国工厂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面临政府的打压。
结论
越南曾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灵活的制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通货膨胀的加剧、产业链的不完善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压力,越南的制造成本逐渐上升,吸引力下降。虽然对于主要出口美国的工厂来说,越南仍然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其他投资者来说,越南的成本和政策不确定性已经让其不再是理想的投资目的地。如今,越南“世界工厂”的光环已经褪色,未来的局势仍需关注越南政府的决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