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虽然是开创了一个王朝,但他们的名声一直不好,尤其是从司马懿开始,直到他的后代都未能摆脱骂名。尽管司马懿有着大胆的政治抱负,甚至敢于篡权,但他也有几个不敢轻易触碰的人,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曹操和诸葛亮。
初入曹魏
建安六年,虽然曹操还未正式成为丞相,但他已经掌握了朝政大权。听说司马懿是个有才之人,曹操便想要将他征召为官。尽管司马懿很想出仕,但他深知曹操打着“忠于汉室”的旗号实际上是在掌控朝政,因此他借口患有风痹症拒绝了曹操的邀请。
但曹操并没有放弃,甚至派人暗中调查,最终发现司马懿确实因病卧床,这让曹操暂时放过了他。然而几年后,曹操最终成为了丞相,权力几乎超过皇帝,他不再理会司马懿的拒绝,强行将他召入朝中。尽管司马懿心中不满,但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他只能勉为其难地接受,并深受曹操器重。
在此之后,司马懿对曹操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他逐渐放弃了对汉室的忠诚,转而为曹魏效力。这一转变不仅是出于生存的需要,也是为了他自己的未来。然而,曹操却察觉到司马懿的眼中常带野心,他认为司马懿的目光如鹰狼,暗示着未来曹魏可能会败于司马家族之手。
对曹丕的敬畏
曹操征召司马懿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他能成为自己儿子曹丕的老师。曹丕当时正处于争取魏王继承人的关键时刻,司马懿的帮助使得曹丕的地位更加稳固,而司马懿的声望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因此,曹丕能够成为继承人,司马懿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功臣。
然而,曹丕的野心不仅仅限于魏王之位。在曹操去世后,曹丕正式称帝,建立了曹魏政权。此时,司马懿虽然权力很大,但他对曹丕依然心存敬畏。曹丕虽然年轻,但他展现出的帝王气度让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此外,曹操在临终时对曹丕的嘱托也让司马懿感到压力山大:“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曹操已经开始怀疑司马懿的忠诚,因此,司马懿在曹丕在位期间始终小心翼翼,保持低调,始终没有展现出任何不臣之心。
曹叡的威慑
曹丕去世后,曹魏迎来了第三代帝王魏明帝曹叡。此时,司马懿已经年迈,但依旧受到曹叡的尊敬。然而,曹叡并非一个昏庸的君主,尽管他的荒唐行为常被外界误解为昏君,实际上他隐藏着非凡的政治敏锐度。
曹丕去世时,曹叡继位并接管了辅政大臣的权力,这些辅政大臣其实并不完全是曹叡的亲信。在登基之后,曹叡迅速清除朝廷中不支持自己的官员,这种“杀鸡儆猴”的手段让司马懿意识到自己不能轻举妄动。曹叡的帝王气场让司马懿清楚地看到,如果他此时心生不轨,必将迎来巨大的风险。
与此同时,司马懿也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儿子们,希望为家族在曹魏政权中打下更加稳固的根基。因此,他不仅担心曹叡会察觉到他的意图,还要谨慎行事,确保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不被动摇。
三代克星与司马家族的崛起
曹家三代一直是司马家族的“克星”。不过,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曹丕和曹叡的短命,使得司马懿忍耐多年的机会终于到来。经过三代的防范,司马懿终于迎来了他自己在曹魏政权中称雄的时刻。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懿通过积累力量,最终成功地掌控了朝政,开启了司马家族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