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克林是抗战结束后,第一个从八路军回到国内的高级将领。他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南满副司令员、第三纵队司令员、辽南军区司令员、七纵副司令员、副军长、战车师师长等。从这些职务的变化来看,他的职务经历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但令人疑惑的是,1952年在职务评级时,他被评定为正军级。有人对此感到困惑,认为作为一名战车师师长,怎么会评为正军级呢?
事实上,曾克林之所以获得正军级评定,与他所承担的特殊任务有很大关系。在平津战役结束后,缴获了大量的装甲车、战车和坦克等战利品。上级决定组建一支特种兵部队,并选择了曾克林来负责这项工作。为了体现对他的重视,上级为他保留了原有的军职待遇,意味着他在这个特殊岗位上实际上享有高配待遇。
按照当时的评级标准,副军级通常对应1952年期间的副军职。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其他野战军或者华北军区部队中,确实大多会被评为副军级。然而,四野(第四野战军)出身的将领却与其他野战军不同。尤其是在军长、政委、副军长、副政委等职务上,四野将领的待遇普遍较高。
很多人不了解,四野一个军通常下辖四个师,约有六万多人,而其他野战军一个军通常只有三个师,人数约三万。因此,四野一个军的规模相当于其他军的两个军。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前,担任过军长、政委等高级职务的四野将领,往往会被评为准兵团级,副军长、副政委等职务也常常能评为正军级。
比如,38军的军长梁兴初、41军的军长吴克华、42军的军长万毅等,都被视为准兵团级。而像39军的军长刘震、40军的军长韩先楚等,则兼任副兵团司令,因此他们的级别也相当于副兵团级。整个四野中,只有49军的军长钟伟被评为正军级。
作为曾任44军副军长的曾克林,虽然后来调任战车师师长,但按照上述的军队配置和晋升规则,他也应当被评为正军级。更重要的是,在解放战争初期,曾克林一直担任纵队级的正职;直到1948年3月,他才改为副职,这一变化并非由于他的失误,而是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
曾克林不仅职务特殊,他还具备了其他将领所没有的独特能力。在战车师工作了几个月后,他被调往空军,去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技术。作为正军级将领,他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能够驾驶飞机的高级指挥员之一。毕业后,他从空军转至海军,进入航空部队工作,成为新中国开国少将中,唯一一位在陆、海、空三军都服过役的将领。
在资历上,曾克林的经历同样不容小觑。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就担任过团级职务;抗日战争时,他担任过正旅职;在解放战争中,他又担任了正军职。尽管如此,他最终被授予少将军衔,而非中将,这可能与他在平津战役后并未参与南下作战有关。相较于其他将领,曾克林缺少一些战功,此外,授衔还考虑到品德、派系等多种因素。因此,虽然他的军事经历十分丰富,但最终的军衔也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