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拾儿子的课本,翻到三年级那篇《司马光》,突然想起网上刷到的说法 —— 这故事是假的,《宋史》里压根没写。当时我还骂人家造谣,结果自己去翻资料,好家伙,脸打得生疼。
先跟你们说个笑话,我小时候总纠结七岁小孩哪来那么大力气砸缸。现在才知道,我纠结错地方了。人家司马光砸的根本不是缸,是 “瓮”!你别说,瓮那形状跟缸差远了,肚子大、口小,跟个粗陶坛子似的,说不定真比缸容易砸破。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事儿的记载太蹊跷了。
一开始我真以为《宋史》里写得明明白白,毕竟课本都标注了出处。结果抱着电子版《宋史・司马光传》翻来覆去看,就看到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后面全在讲他读《左传》多厉害,压根没提什么瓮啊缸啊的。这就奇了怪了,正史不记,这故事从哪儿冒出来的?
后来查着查着发现个更有意思的,最早说这事儿的是北宋一本叫《冷斋夜话》的书,不是什么正经史书,有点像文人八卦集。再后来南宋朱熹把它编进《三朝名臣言行录》,这才算有了点名气。但真正让它火起来的,居然是明朝一本给小孩看的《日记故事》。
你想想啊,从北宋到明朝,隔了好几百年,这故事跟传瞎话似的,越传越真。我猜编童书的人是觉得这故事太适合教小孩了 —— 遇到事儿别慌、要聪明、还得有爱心,简直是完美教材。哪成想后来居然没人较真,直接当成正史搬进了课本。
对了,还有个细节特好玩,被救的小孩是谁?正史没说,倒是河南光山那边的上官家族族谱里写了个 “上官尚光”,说他被救后还建了感恩亭。可族谱这东西,你懂的,想往脸上贴金还不容易?谁知道是不是几百年后硬蹭的热度。
现在再看课本里的插图,司马光举着大石头砸敞口大缸,我就忍不住想笑。这哪是还原历史,分明是照着明朝童书的想象画的。其实倒不是说司马光小时候一定不勇敢,只是这 “砸缸” 的名场面,实在经不起细扒。
真的,有时候觉得历史挺有意思的。那么多人知道司马光编了《资治通鉴》,却没几个人记得这书讲了啥,反而把一个明朝童书里的故事当成了他的标签。你说这事儿怪不怪?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故事是编的,教小孩的道理倒没差。只是每次再给儿子讲这故事,我都忍不住加一句:“这故事可能是古人编的,但遇事动脑子的劲儿是真的。” 不然总觉得跟骗孩子似的,心里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