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军队的五套必修剑法中,有两套是三国时期著名武将所创。每套剑法的招数不多,但威力极大,名称也简单易懂,分别是:“卞庄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和“马(孟)起之出手法”。这些剑法都有独特的技巧和传统,不容小觑。
据说,刘备和马超的剑术对后世影响深远,还催生了两个剑术流派。大明蓟镇的游击将军何良臣在《阵纪》中把刘备列为古代五大剑术高手之一,位居第三,马超位列第五,这也证明了刘备的武功不容小觑,至少不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平庸。
如果对比小说和史实,我们不难发现,刘备绝非等闲之辈。他的武功堪比吕布和马超,甚至在阵前斩将的战绩上,还超过了这两位猛将。虽然刘备的“大功”有些被他人抢了去,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三国英雄中的地位。
刘备的家底最薄,曹操出身显赫,孙权继承了父兄的基业,而刘备则是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小商贩起步,身边只有关羽和张飞两员猛将。要不是有中山大商张世平和苏双的资助,他们连兵器都造不起。刘备起初依靠黄巾军起家,兵力少得可怜,只有不到一千人,但即便是这样的局面,他依然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史书上记载过一次,刘备在战争中负伤严重,差点命丧黄泉:“平原刘子平知道刘备有武勇,当时张纯叛乱,青州被命讨伐,刘备负伤后,被车载救出。”
刘备虽然兵力不足,也曾一度被黄巾军打得濒临死亡,关羽张飞等人也一度失联。尽管如此,他凭借卓越的武艺和骑术,依然能够在长时间的逃亡中活下来,并且最终崭露头角。曹操曾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刘备武艺的出众。
而马超的剑法虽然被后人奉为经典,但他并没有显赫的斩将战绩。实际上,马腾军中的第一高手是庞德,而非马超。尽管如此,马超依旧被视为勇武之将,剑法被推崇至极,排在刘备之后。
我们来看看刘备的几项“大功”,其中之一就是“痛打督邮”。历史上,刘备在怒火中将督邮痛打一顿,这一事件彰显了刘备的英雄气概,而被打的督邮则差点没命。小说中,这个“功劳”被误传给了张飞,但史料中确实是刘备亲自出手。刘备当时鞭打督邮一百鞭,几乎把督邮打死:“备欲见督邮,督邮因称疾不肯见,刘备怒,强行闯入,将督邮捆绑,鞭打百余下,欲杀之。”可以看出,刘备动了杀心,但最终将其放了。此事件反映了刘备的性格:他不记仇,但凡得罪他的人,总是报仇雪恨。
另一项“大功”是刘备斩杀了魏将蔡阳。三国史料记载,刘备在与蔡阳的战斗中亲自指挥并斩杀了敌将。虽然后来有苏州评话称蔡阳是“刀祖宗”,但最终还是被刘备以剑法所杀。刘备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足以证明他剑术的高超。
小说中常常把刘备的战功让给张飞、关羽或黄忠,甚至将夏侯渊之死归功于黄忠。但史实中,刘备确实有斩将的战绩,尤其是他击杀蔡阳一事,有多部史料记载。而关于夏侯渊的死,虽然刘备和刘禅不愿承认,但依然有历史证据表明,刘备是主要的指挥者。
刘备的战力不仅限于剑术。他的箭术在当时也是一流的,甚至能射伤黄巾军的二号人物张宝。刘备身上所佩带的双股剑,也是一件威力巨大的兵器。传说这两柄剑原本是专门为斩马设计的,长度可达六尺,威力足以斩断奔马。而刘备身材高大,手持双股剑,威力非凡。即便是吕布,面对这样的刘备,也未必能在单挑中迅速取胜。
综上所述,虽然《三国演义》将刘备描绘成一个以哭泣和逃跑为主的角色,但他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位武勇过人的英雄。他的剑法、箭术以及在战场上的表现,堪称三国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