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期待已久的出狱申请终究未能如愿。让他更加吃惊的是,昔日亲信韩德洙居然在关键时刻选择背叛,似乎李在明的计划已经开始奏效。 9月26日,尹锡悦向首尔中央法院提交了保释申请。然而,由于案件复杂,法院并未当庭做出决定。经过五天的深思熟虑,10月2日,法院最终做出判决,驳回了尹锡悦的保释请求。 那么,法院为何拒绝批准他的保释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尹锡悦与特别检察组的各自立场。 从尹锡悦的角度来看,自从被拘留以来,他一直在寻找出狱的机会。在他看来,唯一的理由就是“身体健康状况无法继续在拘留中接受审查”。他宣称自己“走几步就气喘吁吁”,“眼睛有问题,可能会导致失明”。在26日的庭审中,他甚至假装自己无法发声。庭审结束后,他的代理人表示,尹锡悦的身体已无法承受再次出庭的压力。
但从特别检察组的角度来看,尹锡悦涉嫌销毁证据的嫌疑从一开始就存在。调查迟缓的原因,正是因为他在案发前便采取了破坏证据的措施。此外,尽管尹锡悦在拘留中,他完全可以申请外出治疗,而不需要直接提出保释请求。而且,即使他处于拘留状态,依然拒绝配合调查。如果法院同意保释,特检组还如何继续调查?案件是否能顺利结案,变得更加渺茫。 虽然尹锡悦在拘押期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他身体并没有严重到无法出庭的程度——否则他怎么可能在庭审上花了20分钟陈述自己的保释理由呢?因此,首尔中央法院驳回他的请求,也意味着他们更倾向于支持特检组的观点。 接下来,尹锡悦将继续生活在仅有6平方米的小牢房里。可以预见的是,他可能会继续拒绝配合调查和出庭。 提到韩德洙,他是韩国政界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尹锡悦刚出道时,由于经验不足,曾邀请韩德洙来辅佐自己,这也说明他对韩德洙充满信任。然而,随着戒令事件的发生,两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最初,韩德洙是支持尹锡悦的,甚至帮助伪造证据来使戒令符合程序,但在尹锡悦被捕后,特别是在被弹劾下台后,韩德洙逐渐看清了形势,改变了原先的立场。 9月30日,首尔中央法院公开庭审了韩德洙。庭审中,记者提问时,他低头无言,面色沉重。当被问及“发布戒令是否为了推动韩国发展”时,韩德洙回答道,这个问题需要他的律师来解答,而他自己对这种说法感到难以接受。也就是说,他否认了戒令的合法性。在庭上,他还承认了伪造证据的行为,但对其他所有指控予以否认。尽管如此,韩德洙的供述表明,他已经决定与尹锡悦划清界限。 近期,韩国发生了一系列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9月24日,金建希的庭审公开;9月26日,尹锡悦的庭审;9月30日,韩德洙的庭审;10月1日,李在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一切难道是巧合吗? 事实上,韩国的阅兵并不是每年都会举行的。今年正好是韩军成立的第77周年,并没有特别的纪年,但李在明为何在这个时刻举行阅兵呢?他显然有自己的算盘。 细心分析后可以发现,这一系列事件足以吸引舆论的关注,而李在明正是想通过这些事件转移民众的注意力。近期,韩美贸易谈判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李在明的处境愈加困难。为了避免在谈判中做出过多让步后引发国内的不满,李在明必须先转移公众视线,才能更顺利地进行谈判,不至于面临弹劾的风险。 这些举动也揭示了,尽管李在明上台,但韩国的政治局势依然错综复杂,朝野之间的分裂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在这种环境下,韩国的凝聚力依然不足,发展也因此面临更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