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这位太平天国的“英王”,到底有多能打?不少人说他很勇猛,但遇到湘军名将鲍超、多隆阿就得避开,水平还是差了一截。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误解。在湘军的对手里,能和陈玉成相提并论的名将,屈指可数。
曾国藩、胡林翼,这两位湘军核心人物、拯救清王朝的大功臣,对陈玉成都给出过极高评价——“汉唐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强悍之人”。可见,在他们眼里,陈玉成才是湘军最棘手的敌人。
崛起背景
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爆发“天京事变”,“首义五王”不复存在。第二年,石达开带兵十万出走,天国陷入群龙无首的危局。就在这个节骨眼,陈玉成开始独当一面。
可他的起点极其艰难。手里几乎没有兵马,只能靠当年秦日纲东征留下的一些残部,以及石达开支援宁国时带来的数千人。更糟糕的是,石达开单干时还带走一部分兵力,让陈玉成雪上加霜。
反观湘军,却在“天京事变”后迅速恢复元气,不仅夺取武昌,还围攻九江,背后还有清廷全力支持。相比之下,陈玉成几乎没有中央支援,全凭自己招募饥民,带着一帮“草根部队”硬刚湘军。
以弱抗强
1857年,陈玉成在湖北与胡林翼展开激战,和李续宾、鲍超、多隆阿等湘军悍将频繁交手。虽然兵力弱小,但他一度压制湘军,甚至在小池口打伤鲍超。要知道,当时鲍超刚组建“霆军”,手下也多是新兵,与陈玉成条件差不多。
此后,他和李秀成召开“枞阳会议”,联手进攻江北大营。江北大营是八旗和绿营的地盘,主帅德兴阿实力不弱。但陈玉成依然顽强反击,牵制住清军主力。
与此同时,湘军在安徽分兵多路进攻:鲍超、多隆阿围攻安庆,李续宾北上庐州。李续宾手下八千老兵,堪称湘军精锐。但在三河之战中,他被陈玉成迅速反扑,仅一天就全军覆没,湘军损失惨重。
战功累累
三河大捷后,陈玉成还想趁机消灭鲍超、多隆阿,但因李秀成配合不力,反而在二郎河遭挫。有人以此贬低陈玉成,称其战力不如对手。但事实是,他很快又击败安徽巡抚李孟群,斩获三万清军,还在庐州痛击胜保麾下的八旗劲旅。胜保败得心服口服,只能苦笑。
紧接着,陈玉成南下与李秀成并肩作战,打败清军大将李昭寿,收复江北,再取六合,连江南提督李若珠也被斩杀。可以说,他几乎每战都有斩获。
后来在小池驿之战,陈玉成更是将鲍超的“霆军”围困到濒临崩溃。如果不是胡林翼紧急调动多隆阿、唐训方突围救援,鲍超恐怕要战死或被俘。即便如此,陈玉成依然重创援军,把唐训方打得溃不成军。
可惜的是,太平军本就后勤薄弱,又长期缺乏休整。湘军抓住机会切断补给,逼得陈玉成不得不焚营撤退。虽说丢掉了不少阵地,但他很快又与李秀成联手,摧毁清军“江南大营”,甚至东征江浙,战果依然辉煌。
悲壮结局
1857年至1862年短短五年间,陈玉成几乎没有休息过,不是在打仗,就是在赶赴战场的路上。他所率领的太平军,大多是自己一手训练的新兵,底子薄、补给差,却能多次击败清军劲旅,这在当时堪称奇迹。
相比之下,湘军是一个庞大的集团作战体系,真正的核心人物是胡林翼。李续宾、鲍超、多隆阿虽然勇猛,但更多是执行者。如果真把双方名将对调,陈玉成若在湘军阵营,或许能与胡林翼并肩,被誉为一代统帅;而鲍超等人若在太平军,恐怕难有这样的成就。
总结
陈玉成的军事水平,绝不是“见到鲍超、多隆阿就要绕路”的程度。他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资源充足的湘军连年激战,还屡屡打出胜仗,已足见其非凡才干。
他是太平天国最耀眼的将领之一,堪称一流名将。只是由于体制和资源上的劣势,最终未能改变天平,但他的勇猛和智慧,已足以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