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三国,总为关羽败走麦城那一段攥紧拳头。明明是 “万人敌” 的猛将,怎么就落到身边只剩十几个随从的地步?当时特纳闷,益州的刘备咋就眼睁睁看着二弟被孙权砍了头?后来翻了不少史料才明白,哪是什么没人敢救,根子其实在刘备自己身上。
真不是我瞎说,你想啊,关羽守荆州那十年,可是刘备集团的命根子。荆州丢了,“隆中对” 里两路北伐的算盘就全碎了,这道理刘备能不懂?可他偏偏在最关键的时候犯了糊涂。关羽打襄樊那会儿,刘备刚在汉中打了大胜仗,杀了夏侯渊,正志得意满呢。估计是飘了,居然把益州的兵力都往汉中调,压根没给荆州留后手。
你别说,这操作真的太致命了。襄樊之战打了快半年,从夏天打到冬天,关羽一会儿水淹七军,一会儿被徐晃反杀,战局跌宕得跟过山车似的。按说这么大的动静,益州那边早该有反应吧?可刘备愣是没派一兵一卒。有人说路程远来不及,这纯属扯犊子,从成都到荆州快马也就十几天的路程,调兵虽慢,准备时间总该有吧?
其实啊,刘备那会儿一门心思扑在称王称帝上。刚拿下汉中就急着称汉中王,又是封官又是庆典,忙得脚不沾地。他可能真没把孙权当回事,觉得当年 “孙刘联盟” 还在,孙权不敢真动手。可他忘了,关羽早就把孙权得罪透了,又是骂使者又是抢粮草,孙权那火儿早就压不住了。
最可惜的是上庸的刘封和孟达,离麦城就那么点距离,愣是见死不救。很多人骂他俩冷血,可细想一下,这难道不是刘备的锅?刘封是他干儿子,一直被关羽瞧不上,俩人早有矛盾。刘备要是早有旨意,明确让刘封接应关羽,借他个胆子也不敢不救啊!偏偏刘备啥话没说,这就等于把难题扔给了刘封,也把关羽推进了火坑。
关羽被困麦城那几天,肯定天天盼着救兵吧?想想都心酸,一代名将,手里拿着当年刘备赐的汉寿亭侯印,身边却连口热饭都没有。后来他突围被抓,孙权问都没问就砍了头,这要是刘备能早点有动作,哪怕只是派支偏师虚张声势,孙权也未必敢这么嚣张。
有人说刘备是故意不救,想借刀杀人,这纯属阴谋论瞎扯。《先主传》里写得明明白白,关羽死了之后刘备哭得死去活来,第二年就举全国之力伐吴,连诸葛亮都拦不住。裴松之注书的时候也说,刘备和关羽跟亲兄弟似的,关羽死了跟砍他自己胳膊腿一样疼。他后来伐吴虽说败得惨,但那份报仇的心是真的。
说到底啊,还是刘备的战略判断出了大错。他太看重汉中这块肥肉,忘了荆州才是蜀汉的命门。荆州一丢,不光关羽没了,蜀汉从此就只能困在蜀地,再也没了逐鹿中原的底气。现在去荆州,还能看到巨大的关公雕像,想想当年的麦城悲歌,真忍不住叹气 —— 一步错,满盘皆输,这话放哪儿都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