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在位六十一年,而《圣祖实录》却只有三百卷,这比他在位时间短一年的清高宗弘历的实录长达一千五百卷,康熙的实录在清朝皇帝中排第三短。最短的是《世祖实录》仅有一百四十四卷,第二短的是《世宗实录》,只有一百五十九卷。
康熙皇帝的《实录》为何如此短?尤其与清世祖福临和清世宗胤禛相比。康熙在位期间做了很多重大决策,然而《圣祖实录》缺乏了不少记录。部分专家认为,雍正(胤禛)篡位的证据之一就是他指使张廷玉删改了大量康熙时期的记录。张廷玉不仅因修改实录有功被封为太庙配享,还在雍正的谕旨中被高度赞扬。
这引发了更多疑问:雍正为何要做出如此举动?是否为了掩盖自己篡位的事实?很多人认为这反映了当时宫廷的复杂斗争,雍正的这些行为似乎有掩盖“无诏继位”或“篡改遗诏”的动机。
雍正继位后,迅速清除了一些反对派,比如“八爷党”,甚至将许多支持胤禩的势力一一铲除。这一系列反常举措引发了关于他是否篡位的讨论。至于是否篡改实录,专家们的看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康熙在选择继承人时并未明确册封胤禵为王,甚至没有为他举行过任何正式的册封仪式。康熙反而将胤禛看作更有能力继承的对象。
康熙皇帝深知让皇位传给谁,涉及的不仅仅是宫廷之争,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治理和民生。虽然雍正登基之后做出了一些被人质疑的举动,但他在一些改革上也有显著成绩,如反腐、摊丁入亩等政策,确实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至于雍正是否篡位,是否改了“胤祯”为“胤禛”,这些历史疑云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专家们根据《圣祖实录》中的缺失部分推测,也未必能为这一切提供确凿证据。历史的真相或许只是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心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