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23日,苏联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一位身形魁梧的男子拿着一份文件递给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并要求他大声宣读。这位大胆的男子正是鲍里斯·叶利钦,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
当时,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联正在进行“民主化改革”,他自己也被任命为苏联总统。叶利钦如果继续参与政治,完全有可能在未来的苏联大选中战胜戈尔巴乔夫,成为新的总统。然而,叶利钦却并不满足于此,他决心将戈尔巴乔夫赶下台,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一个曾令西方国家畏惧的“红色巨人”就此崩塌。
那么,为什么叶利钦要推动苏联解体,而不是争取成为总统呢?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曾经揭秘,叶利钦的动机与他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
叛逆的少年
叶利钦于1931年2月1日出生在苏联乌拉尔地区的一个农村家庭。出生时,他差点因为洗礼时的意外溺水而丧命,幸得他人及时救起。由于这段生死经历,叶利钦的父亲格外疼爱他,并给他取名“鲍里斯”,意为勇士或斗士,这个名字贯穿了他的一生。
幼年的叶利钦就展现出叛逆性格。在他三岁时,因父亲被捕入狱,叶利钦开始对苏联产生了深深的厌恶。七年级时,他因为在年级大会上辱骂班主任被学校开除。尽管如此,他依然进入大学,但因常与他校学生发生冲突,被视为“问题学生”。
毕业后,叶利钦在工厂做技术工人,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他很快获得晋升,并在196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叶利钦开始了他在政界的崛起,在担任威尔德洛夫斯克市建筑局局长时,凭借其与工人和民众亲近的作风,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政坛升迁与对抗
1981年,叶利钦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并在苏联政坛上逐渐崭露头角。当时的苏联,政坛腐化严重,而叶利钦被视为少数几位不拘泥于官僚作风的党员之一。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戈尔巴乔夫上台,实施改革。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叶利钦成为了最早提出“改革派”的一员。
1987年,叶利钦公开批评戈尔巴乔夫,并要求进行党内改革,甚至挑战戈尔巴乔夫的领导地位。戈尔巴乔夫当时解除了叶利钦的职务,并将其开除出中央政治局。这一事件标志着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决裂,但也为叶利钦后来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叶利钦的反对派道路
虽然叶利钦被开除出政治局,但改革的浪潮没有停止,戈尔巴乔夫的“西方化”改革逐渐在苏联全面展开。随着选举制度的变化,叶利钦的影响力也开始上升。他在1989年成功当选为“苏维埃人民代表”,成为戈尔巴乔夫的公开对手。
1990年,叶利钦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组建新的政党,对抗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他通过媒体积极宣传,批评苏联政府,并逐渐积累了大量支持者。在1991年,叶利钦的民意支持率暴涨,成为了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
苏联解体的推手
1991年,叶利钦的政治道路迎来了关键时刻。8月19日,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戈尔巴乔夫由于健康原因无法履行总统职责,权力由委员会接管。此时,叶利钦意识到,虽然他在民主派中拥有极高的声望,但苏联政府依然掌握着强大的权力——尤其是克格勃。
然而,叶利钦并没有被吓倒,他迅速走上街头,发表演讲,指责苏联政府的“黑暗”。民众纷纷响应他,甚至连克格勃的特工也放下了武器,转而支持叶利钦。最终,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失败,戈尔巴乔夫失去了真正的权力,叶利钦成为了新的领袖。
叶利钦的遗产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苏联的红旗降下,叶利钦成为俄罗斯的新领导人。然而,叶利钦的领导并不如预期般成功。虽然他一度为俄罗斯的自由化做出努力,但他的改革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卢布暴跌,财富集中在寡头手中,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许多人对叶利钦的施政感到失望,甚至后悔苏联的解体。
多年后,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反思叶利钦的决定,指出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共同将苏联推向了西方化的道路,但叶利钦更具破坏性。久加诺夫认为,叶利钦的腐化思想才是他决心解体苏联的根本原因。
虽然今天的俄罗斯人对苏联有着复杂的情感,但他们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叶利钦不仅推翻了戈尔巴乔夫,还亲手结束了苏联的历史,开创了新的俄罗斯时代——虽然这个时代并不如许多人所期望的那样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