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局9比10,蒯曼发球出手的瞬间,场边的中国球迷屏住了呼吸。
这已经是蒯曼第三次在国际赛场上以几乎相同的方式输给同一个人。
更扎心的是,申裕斌面对国乒四大主力(孙颖莎、王曼昱、陈梦、王艺迪)胜率低到被戏称为女仆,唯独对蒯曼保持全胜。世界排名第4的蒯曼,在外战13连胜的辉煌纪录背后,藏着对主要对手一场没赢的尴尬。
比赛细节暴露了蒯曼的致命伤
第五局6比10落后时,蒯曼连追三个赛点,现场观众都觉得要翻盘了。但最后一个球,申裕斌毫不犹豫地用了发球抢攻,蒯曼的接发球直接下网。这种关键分上的果断,恰恰是蒯曼缺少的。
整场比赛,蒯曼的单局两次发球犯规成了转折点。第一次在2比3时被警告,第二次在6比4领先时因头部遮挡犯规直接被罚分。
技术统计显示,申裕斌的反手稳定性完全压制了蒯曼。多板相持中,申裕斌的反手直线得分率极高,而蒯曼过于依赖正手强攻,线路变化太少。尤其在第三局和第五局关键分上,申裕斌反复攻击蒯曼的反手位,逼出连续失误。
排名第4的水分在哪里
蒯曼的世界第四排名,主要靠频繁参赛积累积分。但仔细看她的外战对手:赢过伊藤美诚、朱芊曦、斯佐科斯,却对申裕斌、早田希娜、平野美宇这些国乒主要外协对手胜率偏低。相比之下,孙颖莎、王曼昱对阵同一批对手的胜率超过90%。
一个更讽刺的对比:申裕斌世界排名仅第17位,但面对蒯曼时打法针对性极强。本赛季她加盟乒超后,自信心明显提升,打国乒选手时更敢拼。而蒯曼在乒超也曾赢过申裕斌,可一到国际赛场就失灵。
国内龙、国际虫?年轻选手的通病
蒯曼的困境不是个例。国乒男队的林诗栋今年多哈世乒赛三线作战颗粒无收,输球后暴露的心态崩溃、战术单一等问题如出一辙。日本张本美和在4比10落后时能连追8分逆转,而国乒年轻选手常在关键分出现不敢打的犹豫。
问题根源在于比赛经验的质量。蒯曼在国内乒超能赢申裕斌,但国际赛场的压力、裁判尺度、对手搏杀强度完全不同。申裕斌从15岁开始打国际成年组比赛,现在已是花季老将,而蒯曼的国际大赛高频次对抗机会远少于她。
兼项不是借口,申裕斌也打三项
有人为蒯曼找理由:她这次比赛兼项混双和女双,体能消耗大。申裕斌同样身兼三项,且女双和混双都输给过蒯曼。体能分配本就是顶尖运动员的必修课,王楚钦、孙颖莎常年多线作战,依然能在外战保持稳定。
值得关注的是战术准备,申裕斌每次对阵蒯曼都明显憋着一股劲,发抢战术执行坚决;而蒯曼对申裕斌的变化缺乏应对,接发球环节全程被动。赛后韩国教练提到,赛前针对蒯曼的正手习惯线路做了反复演练。
输球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复同一个剧本
蒯曼对申裕斌的三连败,每一次剧本相似:先赢一局,中间僵持,关键局被反手压制,决胜局细微差距落败。2019年亚青赛决胜局甚至被打出2比11的悬殊比分。这种模式化失利,说明球员和教练组尚未找到有效的破解方案。
国乒女队现在面临新老交替的关键期。王艺迪、陈幸同当年是通过反复和伊藤美诚、早田希娜硬碰硬,才练出外战的钢铁神经。而蒯曼这一代球员,需要更多类似强度的历练,而非仅在乒超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