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初期,曾出现过一位颇为神秘的人物,他的经历给人一种“穿越者”的感觉。
据说,在刘邦还未崛起之前,这个人就已经开始追随他,甚至还与刘邦结成了姻亲。等到刘邦起兵反秦后,他更是直接成为刘邦手下的重要将领,深受信任。令人惊讶的是,他麾下聚集了大批能人,汉朝开国将领中,几乎有一半都和他有关——要么是他的部将,要么就是旧日故交。
然而,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正史上却几乎没有留下多少痕迹。有关他的记载寥寥无几,仿佛被有意抹去一般。这种缺失,也导致汉初历史中存在许多空白与疑点。更蹊跷的是,刘邦称帝不久,他便神秘离世,如同那些小说里的主角一般,在功成之际悄然退场。
他就是吕泽,吕后的亲哥哥。
吕家与刘邦的结缘
吕泽的故事,要从吕家搬迁说起。吕家共有五个孩子:两个儿子吕泽、吕释之,三个女儿分别是吕长姁、吕雉、吕媭,其中吕雉便是后来的吕后。吕家原本住在山东单父县,因得罪了当地人,被迫迁往沛县。幸而吕父与当地县令关系良好,县令还为他们办了一场盛大的乔迁宴,邀请了沛县的名流。
在宴会上,出身寒微的刘邦也来了,还大咧咧喊了一声“贺钱万”。吕父随即注意到他,并在看过刘邦的面相后,觉得他将来必定不凡,于是决定把女儿吕雉嫁给他。从此,吕泽成了刘邦的大舅哥。
战场上的隐身者
秦末大乱时,刘邦自沛县起兵,吕泽便随之南征北战。等到刘邦被封为汉王,他也立下功劳,获封侯爵。奇怪的是,史书上几乎没有他的战绩记录,只在一些零星的记载和部将的事迹中,能看出他的踪影。
例如:
- 公元前208年,吕泽的部将冯无择参加雍丘之战,这场战役最终斩杀了秦丞相之子李由。按理说,吕泽本人应当也在场。
- 公元前207年,他的护卫郭蒙参与了杠里之战,对抗王翦的孙子王离,并取得胜利。
- 在著名的鸿门宴时,有学者推测项羽之所以不敢轻易杀刘邦,或许是因为刘邦军队当时由吕泽节制,项羽顾虑重重。
此后,吕泽的部将丁复、虫达、郭亭等人,在“暗度陈仓”、平定三秦的战役中屡立战功,并在西汉开国后全都封侯。尤其是丁复和虫达,竟进入了开国十八侯的名单。由此可见,吕泽在军中绝非闲角,只是他的功绩被淡化了。
历史的缺席与遗憾
吕泽不仅在军事上地位重要,在楚汉战争的关键节点上也不可或缺。例如:
- 刘邦在彭城大败后,逃到吕泽镇守的下邑,才得以召开“下邑之谋”,由张良制定出联合韩信、彭越、英布的战略。如果没有吕泽的坚守,恐怕刘邦根本没有机会商议这一计划。
- 他还曾参与守卫荥阳的敖仓,这里是汉军粮草重地,保住了汉军的命脉。
然而,史书对这些都语焉不详。只有零星的只字片语证明,他的存在并非虚设。
被刻意遗忘的原因
吕泽最终在白登之围中战死,细节却无人知晓。此后,他的名字几乎从历史中消失。为何如此?原因或许与吕家后来的遭遇有关。
吕后掌权后,吕氏一度权倾朝野,甚至被功臣集团诛灭。汉朝官方长期对吕氏持否定态度,为了削弱吕家的影响力,史官自然选择淡化乃至抹去吕泽的功绩。吕后作为开国皇后,无法被完全忽视,但吕泽就不同了。淡化他,不会破坏历史的完整性。
总结
吕泽或许不像韩信那样以战功名震天下,但他绝不是无足轻重之人。从他的部将事迹和封侯情况来看,他在汉初军中的地位至少与曹参相当。他可能是幕后功臣之一,却因为政治原因而被刻意遗忘。
这位“被历史掩盖的大舅哥”,很可能是刘邦能从草莽到帝王的重要推手之一。
要是把他的经历写成一部小说,或许真的会让人以为他是个“穿越者”。